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史载成都平原“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谓之天府。”这主要得益于( ) A....

史载成都平原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谓之天府。这主要得益于(  )

A. 郑国渠的修建    B. 都江堰的修建

C. 灵渠的开凿    D. 井渠的出现

 

B 【解析】试题分析:都江堰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都江堰市城西,坐落在成都平原西部的岷江上,是蜀郡太守李冰父子在前人鳖灵开凿的基础上组织修建的大型水利工程,两千多年来一直发挥着防洪灌溉的作用,使成都平原成为水旱从人、沃野千里的"天府之国"。所以本题选B。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古代水利工程。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乾隆皇帝对英商送给他的时钟不屑一顾,说中国小民无此物者甚众,但从来没有误了早晨起来下地,也从来没有误了晚上回家睡觉。对此现象,下列评价确切的是(    )

A. 乾隆帝为维护国家尊严,痛斥侵略者的野心

B. 乾隆帝认为中国农民勤劳自觉,不需要闹钟

C. 是小农经济下的一种天朝上国的心态的流露

D. 乾隆帝为维护天朝体制,担心小农玩物丧志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明中叶以来,吏治败坏,考察官吏的制度流于形式。张居正在维护明朝统治的基础上推行了“考成法”,内容:其一是六部和都察院要把所属官员应办之事,规定出完成期限,然后分别登记在三个帐薄上,一本由部、院留做底薄,一本送六科,一本送内阁。其二是六部和都察院分别按照底簿登记,逐月检查。六科根据帐薄登记,稽查六部的执行情况,内阁亦根据帐簿登记,稽查六科,并对欺隐事例进行惩处。这样,月有考,岁有稽,内阁总其成。“致理之要,无逾于此

——摘编白张海瀛《论张居正的考成法》

材料二:“江陵立考成法,以为制治之本。向者因循玩憩,至是中外淬砺,莫敢有偷心焉。江陵志在富强,当积弛之后,钱谷阴耗不可问,力振其弊,务责实效,中外凛凛,毋敢以虚文支塞。行之十年,太仓之积,足备数载

——摘编自炎迁《国榷》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指出张居正推行“考成法”的目的和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考成法”实施的历史作用。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中国近代民族主义是在与西方国家的交往冲突中被动产生,又在吸收西方民族主义精要与本土思想精华的基础上逐渐丰富完善的。特别是在义和国运动失败之后,排外主义的传统民族思想影响式微,而以民族国家观念和主权意识为基调的近代民族主义则逐渐流行,成为反抗西方入侵的新的思想资源

——摘自张鸿石《论近代民族主义与中国外交》

材料二(1906年)“惟是兄弟曾听见人说,民族革命是要尽灭满洲民族,这话大错。民族革命的原故,是不甘心满洲人灭我们的国,主我们的政,定要扑灭他的政府,光复我们民族的国家。”(1912年)“国家之本,在于人民,合汉、满、蒙、回、藏诸地为一国,即合汉、满、蒙、回、藏诸族为一人。是曰民族之统一。”(1919年)“现在说五族共和,实在这五族的名词很不切当。我们国内何止五族呢?我的意见,应该把我们中国所有各民族融为一个中华民族,并要把中华民族造成很文明的民族,然后民族主义乃为完了”……“汉族当牺牲其血统、历史与夫自尊自大之名称,而与、满、蒙、回、藏之人民相见以诚,合为一炉而治之,……融合我们中国所有各族成一中华民族之新主义

——摘自孙中山《孙中山全集》

材料三各党各界,团结坚固;不论军民,不分贫富。民族阵线,救国良方;四万万众,坚决抵抗。民主共和,改革内政;亿兆一心,战则必胜。还我河山,卫我国权。……

——摘自《毛泽东祭黄帝陵祭文》1937年4月5日清明节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近代民族主义产生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孙中山民族观的发展历程并概括其核心思想。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近代民族主义思想在抗日战争中的作用。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们的(政府形式)之所以称为民主制,是因为权力不掌握在少数人手里,而是由全体人民掌握

——伯利克里“在阵亡将士葬礼上的演说”

材料二宋代士大夫在限制皇权的斗争中,始终做着顽强的努力。而宋代皇帝在被“批龙鳞,犯天颜”之际虽时有震怒,但是多数情况下允许甚至鼓励直言。士大夫制约皇权的另一直接有效的方式,即抵制、拒不执行皇帝的命令。宋真宗曾遣使持手诏来见宰相李沆,欲封刘氏为贵妃。李沆竟当着使者的面将手诏焚烧,并让使者传话:但道臣沆以为不可!此事遂罢……

制约皇权的过程充满艰辛和危险。与皇帝相比,士大夫个人毕竟人微言轻,传统的忠君观念根深蒂固,大原则不可也无意更改,便想方设法,利用种种手段来达到目的。苏辙言:域中有三权:曰天、曰君、曰史官。圣人以此三权者,制天下之是非,而使之更相助。神权、史官之权被宋代士大夫充分发挥,犹如尚方宝剑,成为制约皇权的有力武器。

——程民生《论宋代士大夫政治对皇权的限制》

材料三同样重要的是,一个自由国家的思想传统应当促使担任行政职务的人恪守宪法,以免在行使权限时侵犯其他部门。否则,会导致某一部门大权独揽。这样,不管政府的形式如何,都会形成真正的独裁……

——乔治·华盛顿“告别演说”

(1)指出材料一“全体人民”的含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雅典民主的局限性。

(2)根据材料二概括士大夫政治限制君权的方式,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代士大夫政治的影响。

(3)为避免“形成真正的独裁”,美国采取了哪些措施?

 

查看答案

荣德生等刊登宣言:“东(三)省沦亡,于今两月,我国民政府迁延无措……且于国际联盟中让步……同人等以匹夫有责之义,谨先发起'国难自救会'之组织,相约监督政府之外交进行,对于一切有碍于国家利益之行动,共抗争之。”这可作为直接史料来说明

A. 国际联盟对日本侵略中国东北的迁就

B. 民族工业在夹缝中求生存的历史命运

C. 近代实业家具有较强的民族救亡意识

D. 国民政府对日本侵华采取不抵抗政策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