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初规定:凡是均田人户,每丁每年除要向国家交租外,还要交纳绢二丈、绵三两或布二丈五尺、麻三斤;每丁每年服徭役二十天,如不服役,则每丁可按每天交纳绢三尺或布三尺七寸五分以代役。此规定有利于
A. 商品经济的发展 B. 官营手工业的发展
C. 民营手工业的发展 D. 家庭手工业的发展
“一朝天子一朝臣”,“铁打的衙门流水的官”,“十年可穷,十年可富;富不必喜,穷不必怖”,“千年的大道流成河,多年的媳妇熬成婆”。中国古代农民的这些循环思想,植根于
A. 儒家思想
B. 传统观念
C. 农耕生活
D. 自然现象
当看到农民用铁犁牛耕技术耕作的场景时,我们知道这一现象最早出现在( )
A.神话传说时期 B.春秋战国时期
C.汉朝时期 D.唐朝时期
史载成都平原“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谓之天府。”这主要得益于( )
A. 郑国渠的修建 B. 都江堰的修建
C. 灵渠的开凿 D. 井渠的出现
乾隆皇帝对英商送给他的时钟不屑一顾,说中国小民无此物者甚众,但从来没有误了早晨起来下地,也从来没有误了晚上回家睡觉。对此现象,下列评价确切的是( )
A. 乾隆帝为维护国家尊严,痛斥侵略者的野心
B. 乾隆帝认为中国农民勤劳自觉,不需要闹钟
C. 是小农经济下的一种天朝上国的心态的流露
D. 乾隆帝为维护天朝体制,担心小农玩物丧志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明中叶以来,吏治败坏,考察官吏的制度流于形式。张居正在维护明朝统治的基础上推行了“考成法”,内容:其一是六部和都察院要把所属官员应办之事,规定出完成期限,然后分别登记在三个帐薄上,一本由部、院留做底薄,一本送六科,一本送内阁。其二是六部和都察院分别按照底簿登记,逐月检查。六科根据帐薄登记,稽查六部的执行情况,内阁亦根据帐簿登记,稽查六科,并对欺隐事例进行惩处。这样,月有考,岁有稽,内阁总其成。“致理之要,无逾于此
——摘编白张海瀛《论张居正的考成法》
材料二:“江陵立考成法,以为制治之本。向者因循玩憩,至是中外淬砺,莫敢有偷心焉。江陵志在富强,当积弛之后,钱谷阴耗不可问,力振其弊,务责实效,中外凛凛,毋敢以虚文支塞。行之十年,太仓之积,足备数载
——摘编自炎迁《国榷》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指出张居正推行“考成法”的目的和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考成法”实施的历史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