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汉初,王国内群臣吏民对诸候王自称“臣”,且朝廷官吏对诸侯王也可以自称“臣”。汉武...

汉初,王国内群臣吏民对诸候王自称“臣”,且朝廷官吏对诸侯王也可以自称“臣”。汉武帝时,颁布法令严格禁止诸侯王与朝廷官吏以”君臣”相称呼,否则要被处以极刑,这种变化反映汉朝

A. 国家官僚体系的健全

B. 中央政府的权威加强

C. 法制得到进一步完善

D. 皇权至上价值观兴起

 

B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察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材料中汉初出现了王国内的吏民及朝廷官吏均对诸侯王称臣的现象,到汉武帝时代严令禁止朝廷官吏与诸侯王以“君臣”相称,此变化反映了汉武帝时期中央集权的加强,中央政府的权威加强,故B项正确;A、C项材料中没有体现出;秦朝随着皇帝制度的建立,皇权至上的观念兴起,故D项错误。故选B。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中央集权的加强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在西周的分封制下,受分封的偏远诸侯国逐步接受了中原文化,一些大诸侯不断向周围的夷、戎、狄等少数民族用兵,进而兼并其土地,进行文化渗透。这主要说明分封制

A. 将建立地方政权与加强周朝统治结合起来

B. 巩固了西周国家政权和拓展了疆域

C. 使统一的社会制度在各诸侯国中普遍实行

D. 在当时起到了促进民族融合的作用

 

查看答案

“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粮食问题是农业发展的根本问题。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列宁说:我们还不能实现从小生产到社会主义的直接过渡……所以我们应该利用资本主义作为小生产和社会主义的中间环节,作为提高生产力的手段、途径、方法和方式。

——引自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Ⅱ

材料二罗斯福“新政”把城市的繁荣和乡村的振兴联在一起考虑,强调“如果农村人口没有足够的购买力购买鞋子、衣服、汽车,那么工业中心也要受苦”。1933年5月(罗斯福)发布《农业调整法》……后来政府还对各州、各区甚至很多大农场规定农产品的生产定额,对超过国家规定生产定额的产品课以重税

——《从分散到整体的世界史·现代分册》

材料三1950年前后,苏联国防工业获得重大突破,但工业消费品供应不足,而且质量较差,农业发展缓慢,到1953年全苏人均粮食仍低于1913年,集体农庄向国家义务交售了粮食总产量的60%和全部甜菜与皮棉,农庄庄员的劳动报酬很低,这种状况在此后很长时间内没有得到根本的改善。

——摘编自段炳林《世界当代史》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直接过渡”和“利用资本主义”分别是指什么经济政策?在农业方面做法有何不同

(2)据材料二指出罗斯福新政在农业方面的主要措施?结合所学概括罗斯福新政的特点。

(3)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三中现象产生的根源。谈谈你对经济发展的认识。

 

查看答案

美国是一个年轻而又强大的国家,它的成功经验值得借鉴。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美国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创造发明层出不穷,新兴工业部门得到了充分发展,传统工业部门通过改造和革新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全国铁路网迅速形成,促进了美国经济的发展和工业化的迅速完成,使美国成为世界工业强国。

﹣﹣许国林《略论美国第二次工业革命》

材料二、1933年富兰克林•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后不久,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专门给他写了一封信,在信中他对罗斯福说:“您已经成为各国力求在现行制度范围内运用明智试验以纠正我们社会弊病的人们的委托人。”

﹣﹣摘编自《大国崛起》

材料三、我们必须做前辈从未做过的事情……让我们决心把政府变成如同富兰克林•罗斯福所说的一个‘大胆、持久试验’的场所,一个为我们的明天,而不是我们的昨天服务的政府。

﹣﹣1993年1月克林顿总统就职演说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美国成为世界工业强国的原因。

(2)材料二中“明智试验”指的是什么?它与过去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相比有何显著变化?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三中克林顿执政时期“大胆、持久试验”指的是什么经济政策?这一时期,美国的经济发展有何特点?

(4)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美国的强大有哪些成功经验值得借鉴?

 

查看答案

1990年10月,戈尔巴乔夫指出:“我国社会向市场经济过渡完全是由人的利益决定的”“只有市场与全社会的人道主义方向相结合,才能保证人们的需要得到满足、财富的公正分配、公民的社会权利和社会保障、自由和民主的扩大”。对其言论理解正确的是

A. 旨在为“民主的人道主义”造势    B. 主张市场经济发展和民众利益相结合

C. 这一改革思路将会加速苏联的解体    D. 说明苏联已确立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

 

查看答案

苏联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戈尔巴乔夫进行改革的共同之处是

A都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B都加强了党的执政能力建设

C都突破了原有的计划经济体制D都是对苏联生产关系的调整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