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近代以来,中国人民为争取国家进步前赴后继。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太平天国与...

近代以来,中国人民为争取国家进步前赴后继。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太平天国与近代化

正方:中国的近代化不同于欧美国家,要在取得政治上的独立后,才能进行。太平天国是中国近代史上规模巨大的一次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战争,其任务是推翻封建统治,争取民族独立。因此,它的出现有利于中国的近代化。

反方:鸦片战争后中国被逐步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发展资本主义已成为时代潮流而太平天国旨在建立小农经济的天国,对中国的近代化没有积极作用。

材料二1911年、1919年与1949年有人主张,中国现代史从1919年开始,一直延续下来。这种主张不仅模糊了社会性质的

不同,也掩盖了1949年这个时间的极端重要性。还有人主张,中国现代史从1911年辛亥革命开始。这种主张貌似重视辛亥革命,却忽视了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较之辛亥革命具有更为重大的历史意义。

——摘自人民日报《中国近代史和中国现代史的分期问题》(2009年11月20日)

(1)你同意材料一中哪个观点?结合史实说明理由。

(2)为什么说将1949年作为中国现代史的开端比另外两个时间作为现代史开端更准确?

 

(1)有利于近代化 1打击了清王朝和外国侵略者,为中国的近代化扫除了道路。 2颁布《天朝田亩制度》表达了反对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强烈愿望。 3颁布《资政新篇》,提出了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愿望。 不利于近代化 1政治上以宗教迷信的方式发动,建立了一个旧式的封建王权政府。 2经济上颁布《天朝田亩制度》,旨在发展小农经济。 3破坏了中国先进省份的生产力发展。 (2)原因: 1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而1911年的辛亥革命和1919年的五四运动都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 2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开始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而1911年辛亥革命和1919年的五四运动都还属于民主主义革命的范畴。 3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建立起了人民民主共和国,而1911年辛亥革命虽然推翻了君主专制的政体,但没有真正建立起民主共和政体 【解析】试题分析:(1)本题属于观点评述题,只要依据材料中所给的观点,然后结合所学进行评述即可;同意正方的观点可以从“打击侵略者、扫除近代化障碍以及颁布有利于近代化的《资政新篇》等角度去评述;同意反方观点可以从农民阶级局限性李勇宗教迷信进行革命的手段等进行作答。 (2)本题主要考察考察的是论证和阐述问题的能力。属于论证历史题,依据材料三中“这种主张不仅模糊了社会性质的不同,较之辛亥革命具有更为重大的历史意义”并结合所学 新中国成立的意义从社会性质改变的角度去阐述作答。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1840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太平天国运动 【名师点睛】太平天国运动相同点: ①所处时代:都发生于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近代前期; ②运动主体:都是以农民群众为主; ③领导者:农民阶级; ④斗争方式:斗争武装斗争为方式的农民革命运动; ⑤组织形式:都利用宗教结社形式来发动群众,都带有浓厚的迷信色彩; ⑥结果及原因:都是由于农民阶级的时代的局限性,在中外反动派联合镇压下失败的。 ⑦作用:都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由中国倡议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是一个政府间性质的亚洲区域多边开发机构,重点支持基础设施建设,总部设在北京。涵盖了除美国之外的主要西方国家以及除日本之外的主要东方国家(如图所示)。亚投行的建立(    )

 

推动了世界经济的恢复与发展

有利于国际金融领域的多极化

表明经济全球化趋势进一步增强

使新兴经济体达到了空前的团结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查看答案

有人说:单边世界容易产生霸权,两极世界容易形成对峙,只有三极或者多极世界才是稳定的格局。下列表述能支撑以上观点的有

①18世纪英国打败法国成为世界殖民霸主

二战以后逐步形成美苏两分天下的格局

亚太经合组织的建立表明世界出现政治多极化趋势

苏联解体后形成多个力量中心使世界相对稳定

A. ①②④    B. ①③④    C. ①②③    D. ①②③④

 

查看答案

1980年,美国通货膨胀率接近10%,有25%的企业开工不足。里根上台后,……要求政府、企业主和雇工三者共同承担社会保障基金来源,并鼓励私人企业投资保障行业,提倡由“福利国家”过渡为“福利社会”。这表明当时的美国(    )

A. 政府加大社会福利资金投入

B. 减少国家干预经济的程度

C. 开创了资本主义福利制度的先河

D. 增加国有经济的比重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英国农业人口占劳动力人口的比重变化表。这一变化可以说明

年份

比重(%)

1840

22.7

1860

18.7

1890

10.2

1900

8.4

 

 

A. 英国农业生产严重萎缩    B. 国际分工日益明显

C. 英国劳动力向海外转移    D. 圈地运动使农民涌入城市

 

查看答案

下图是1870-1900年的美、欧、亚三大洲铁路长度变化示意图。结合数据分析可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A. 欧洲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开始形成

B. 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了铁路事业的发展

C. 铁路的发展是形成世界市场的先决条件

D. 商品输出成为欧美对外扩张的主要手段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