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中共中央机关由西柏坡迁往北平的途中,毛泽东再次提到郭沫若的《甲申三百年祭》(纪念...

中共中央机关由西柏坡迁往北平的途中,毛泽东再次提到郭沫若的《甲申三百年祭》(纪念1644年李自成义军推翻明朝进入北京接着败亡的文章),说:“这仅仅是读了个开头,这篇文章是要永远读下去的!”毛泽东重提郭沫若的《甲申三百年祭》的背景是

A. 人民解放战争胜利在即    B. 北平政协召开,筹建新中国

C. 毛泽东思想的形成    D. 中共七大召开

 

A 【解析】根据材料关键信息“由西柏坡迁往北平”,可知,这一时间为1949年初,这一事件的背景是人民解放战争胜利在即,故A符合题意;B项时间为1949年9月,党中央已经迁到北平,C项时间为国共十年对峙的井冈山时期,D项时间为1945年,都与题中中共中央从西柏坡迁往北平的时间1949年初不符,排除B、C、D,故选A。 【名师点睛】 抓住关键信息“由西柏坡迁往北平”,判定毛泽东重提郭沫若的《甲申三百年祭》的时间是1949年初,然后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解答。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1939年至1940年的两年间,正面战场先后进行南昌会战、长沙会战、枣宜会战等7次大规模战役,每次战役日军投入的兵力均在810万人,中国军队投入的兵力至少在20万人以上。在枣宜会战中国民党军队先后调集40万人,抗击日军10万余人的进攻,这接近战略防御阶段4次大会战的规模。材料表明

A. 抗战相持阶段国民党仍然继续抗日

B. 全民族抗战是抗日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

C. 相持阶段,正面战场牵制了日军侵华的大部分力量

D. 集中优势兵力进行会战是正面战场战胜日军的法宝

 

查看答案

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曾被称为亚洲第一个“美国式”的新国家。对比《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构建的权力模式与“美国式国家模式”,主要区别点是

A. 法治精神    B. 民主原则    C. 责任内阁    D. 分权理念

 

查看答案

《二十世纪中国的崛起》指出:一个民族的觉醒,通常要有两个条件:第一,这个民族……被逼到生死存亡的关头,旧格局再也无法继续保持下去。第二,还要……能看到出路,……深信只要奋起救亡,勇于变革,就可以改变目前的艰难处境。下列能够反映20世纪中国面临两种形势的史实是

A. 《北京条约》和洋务运动

B. 瓜分狂潮和五四运动

C. 《马关条约》和维新变法

D. 《辛丑条约》和辛亥革命

 

查看答案

下图为甲午中日战争期间中、日舰队的隶属关系表。材料说明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的原因之一是

A. 军队指挥体系落后    B. 洋务派任人唯亲

C. 军队贪污腐败盛行    D. 舰队数量的过多

 

查看答案

下述主张出自于《资政新篇》的是     

A.“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

B.“兴医院以济疾苦……仰体天父、天兄圣心者,题缘而成其举。”

C.“讲求泰西士农工商之学,裕无形之战,以固其本。”

D.“法者,天下之公器;变者,天下之公理也。”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