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1949年9月,叶圣陶在日记中写道:“此为重大事件,今后之立国原则与设施要点,俱...

19499,叶圣陶在日记中写道:“此为重大事件,今后之立国原则与设施要点,俱在此中也。”此“重大事件”是指通过或发表了

A《新民主主义论》

B《共同纲领》

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论十大关系》

 

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A项是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的思想著作,不符合题干时间要求;C项是1954年的,不符合题意;D项是1956年的;由1949年9月和“此为重大事件,今后之立国原则与设施要点,俱在此中也”结合所学可知本题答案选B项。 考点:现代中国的政治关系·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共同纲领》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世界局势出现多极化趋势,下列各新兴力量重大事件不能影响这一趋势的是

A. 欧洲经济共同体的成立

B. 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召开

C. 中国一五计划完成

D. 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资本主义世界第二经济大国

 

查看答案

针对国际上有人将“一带一路”与历史上的马歇尔计划相提并论,《人民日报》2015年3月18日发表文章指出,把“一带一路”类比于马歇尔计划,称之为“中国版马歇尔计划”或“新马歇尔计划”,不仅不科学、有违事实,而且会对“一带一路”的价值认同及实施效果带来消极影响。这主要是因为马歇尔计划

A. 具有军事结盟的真实意图    B. 以援助达到控制别国的目的

C. 对外经济援助具有虚假性    D. 以稳定西欧盟友国家为目标

 

查看答案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硝烟尚未散尽,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又拉开了帷幕。关于这场“战争”表述正确的是

A. “战争”直接导致了苏联的解体    B. 朝鲜越南成为“战争”的主战场

C. 杜鲁门主义提出标志“战争”兴起    D. 苏联、波兰、西德等国结成盟友

 

查看答案

中共中央机关由西柏坡迁往北平的途中,毛泽东再次提到郭沫若的《甲申三百年祭》(纪念1644年李自成义军推翻明朝进入北京接着败亡的文章),说:“这仅仅是读了个开头,这篇文章是要永远读下去的!”毛泽东重提郭沫若的《甲申三百年祭》的背景是

A. 人民解放战争胜利在即    B. 北平政协召开,筹建新中国

C. 毛泽东思想的形成    D. 中共七大召开

 

查看答案

1939年至1940年的两年间,正面战场先后进行南昌会战、长沙会战、枣宜会战等7次大规模战役,每次战役日军投入的兵力均在810万人,中国军队投入的兵力至少在20万人以上。在枣宜会战中国民党军队先后调集40万人,抗击日军10万余人的进攻,这接近战略防御阶段4次大会战的规模。材料表明

A. 抗战相持阶段国民党仍然继续抗日

B. 全民族抗战是抗日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

C. 相持阶段,正面战场牵制了日军侵华的大部分力量

D. 集中优势兵力进行会战是正面战场战胜日军的法宝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