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材料: 材料一 1896年8月2日《伦敦新闻图片报》插图:李鸿章抵达英国 材...

阅读材料:

材料一

1896年8月2日《伦敦新闻图片报》插图:李鸿章抵达英国

材料二李鸿章这次公费出差环球旅行,带着两个最主要的任务,其一是“结强援”,就是俄国。……李鸿章借祝贺沙皇加冕,与俄国商谈结盟抗日。结果被俄国人狠狠敲了一笔,《中俄密约》让俄国人可以在东北修筑铁路,并取得诸多特权,实际上控制了中国东北。李鸿章的另一个任务,是要游说各国“照镑加税”。……清政府希望李鸿章让洋人同意加税到百分之十。但无论是在德国,还是在英美,李鸿章都没能做到——这本身就不是单纯靠外交手段可以完成的

——李夏恩?《?新京报书评周刊》2015年10月23日

材料三在这次访问中,李鸿章向英人保证,一定会在中国大力引进铁路……慈禧太后:“洋人和你都谈了些什么?”李鸿章:“老佛爷,洋人要来给我们修铁路。”

在2015年10月,习近平主席访英期间中国有望与英国签订承建英国高铁二号线工程的巨额订单的消息传来时,网上很快出现了这个戏拟的笑话作为回应:(英国)女王:“你们都谈了些什么?”首相(卡梅伦):“老佛爷,洋人要来给我们修铁路。”

现在,中国不仅早已接受了西方来的铁路,甚至还将比原始铁路更为高级的高铁卖给一个世纪前曾将铁路推销给中国的英国。情势似乎完全反转过来。

——李夏恩《新京报书评周刊》2015年10月23日

回答下列问题:

(1)结合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指出此次李鸿章出访的历史背景。并根据材料二概括李鸿章出访的实际效果。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结强援”对19世纪末中国产生了哪些影响?你如何理解材料二中“这本身就不是单纯靠外交手段可以完成的”?

(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你认为是哪些因素促使中英“情势似乎完全反转过来”?

 

(1)历史背景:中国在甲午中日战争中惨败,洋务运动破产,签订了《马关条约》,中国半殖民化程度大大加深;列强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先后成为帝国主义国家,正在加紧对外资本输出,瓜分狂潮即将到来。 效果:“结强援”表面上实现了联俄抗日,但使得中国东北被俄国控制;“照镑加税”没有得到列强的响应而落空。 (2)影响:“结强援”让俄国通过《中俄密约》加强了对东北的控制,使得中国主权的进一步丧失;进一步刺激了列强勒索和侵略中国的野心,客观上推动了瓜分中国狂潮的到来;推动资产阶级领导运戊戌变法和义和团反帝运动的出现;使得日俄冲突进一步激化,客观上加速了1905年日俄战争的爆发。 理【解析】 列强是曾经通过战争逼迫清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获得了有利于商品倾销的协定关税权。19世纪末,中国仍然是一个落后的半殖民半封建国家,而列强刚刚走上帝国主义道路,正在加紧资本输出和扩张,在中国国家实力和国际地位没有发生变化的前提下,仅仅依靠外交来要求列强“照镑加税”是不可能的。 (3)中国方面:中国通过斗争最终获得了民族独立,建立了人民民主政权;中国的综合国力不断提升,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迅速;中国重视科技创新,高铁技术位居世界前茅;中国抓住经济全球化的机遇加快对外合作交流。 英国方面:第二次工业革命以来,英国忽视技术创新而失去了科技优势;两次世界大战后,国家经济实力日渐衰落;随着殖民地的纷纷独立,英国殖民帝国的地位一落千丈。 【解析】(1)历史背景:根据1896年时间信息回答甲午战后中国的历史背景;效果:根据材料信息进行概括即可。 (2)影响:根据材料“让俄国人可以在东北修筑铁路,并取得诸多特权,实际上控制了中国东北”,结合瓜分中国狂潮、戊戌变法和义和团反帝运动、日俄战争的相关史实分析总结;理【解析】 根据列强获得特权的途径、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西方列强的发展状况分析。 (3)中国方面:可从当今中国的社会性质、综合国力、科技文化等方面分析;英国方面:根据第二次工业革命以来英国科技、综合国力、国际地位等角度分析。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法律文献是人类政治文明进步的重要表现。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第3表债权人可将无力偿还的债务人,交付法庭判决,直到将其戴上足枷、手铐,甚至杀死或卖之为奴……

第8表凡故意伤人肢体而又未能取得调解时,则伤人者也需受同样的伤害。不过,如有人打断自由人的骨头,他须偿还300阿司罚金;如被打折骨头的是奴隶,罚金可以减半。

材料二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凡未经议会准许,借口国王特权,为国王而征收,或供国王使用而征收金钱,超出议会准许之时限或方式者,皆为非法。……

——《权利法案》

材料三美国的国家职权分为立法、司法和行政三个部门,分别由国会、最高法院和总统执掌,总统和议员由人民选举产生

——美国1787年宪法

材料四“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材料一所述内容出自哪一法律文献?它在当时有何进步作用?

(2)根据材料二、三,指出英、美分别确立了怎样的政治体制?并说明其特点。

(3)1954年宪法是在哪次会议上制定的?该宪法确定的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什么?

(4)某中学历史学习兴趣小组就法律问题进行研讨探究,除了上面材料中提到的法律文献外,你还能为他们提供哪些与法律有关的文献?试举两例说明。

 

查看答案

(美国)国务院意识到,“中共可能会把会议当做宣传场所,可能会制造出一种共产党和非共产党的亚洲和非洲国家团结的表象,以及亚洲和非洲的非共产党国家与西方不在一个阵营的表象”。与材料中“会议”直接相关的是

A. 首次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 推动了印度支那和平的恢复

C. 恢复新中国联合国合法席位    D. 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

 

查看答案

1992年6月,蒋纬国的初中老师谈家桢参加祖国大陆第一批科学家代表访问台湾。蒋纬国向其赠送了钟控收音机及其题字的收音机盒。收音机盒侧面镌刻:“我们的基本立场——出发点:海峡两边都自认为是中国人,我们的愿望——国家战略目标:每一个中国人都有过好日子的机会!中国要受到全世界的尊敬!蒋纬国敬赠”。他赠钟意在表达

A. 中华民族团结富强是两岸共同心声

B. 台湾的电子工业水平远远领先大陆

C. 铭记尊师重教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D. 坚决拥护大陆的“一国两制”方针

 

查看答案

1982年全国人大通过了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并相继出台了《刑法》《民法》《行政法》等各种法律法规,这表明

A. 我国人民的法律意识不断提高    B. 我国的法律法规越来越多

C. 我国逐步建立了比较完备的法律体系    D. 我国法制建设的步伐大大加快

 

查看答案

19499,叶圣陶在日记中写道:“此为重大事件,今后之立国原则与设施要点,俱在此中也。”此“重大事件”是指通过或发表了

A《新民主主义论》

B《共同纲领》

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论十大关系》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