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历史典故“烽火戏诸侯”中,诸侯因义务所在,蜂拥而至勤王。这一典故是下列哪一个政治...

历史典故“烽火戏诸侯”中,诸侯因义务所在,蜂拥而至勤王。这一典故是下列哪一个政治制度的反映

A. 宗法制

B. 分封制

C. 郡县制

D. 王位世袭制

 

B 【解析】试题分析: 由已学史实可知“烽火戏诸侯”发生在西周周幽王时期,分封制是西周的政治制度,分封的目的是为了巩固奴隶主国家政权,被封诸侯的义务是:要服从周王的命令,要向周王贡献财物,要派兵随从周王作战。王位世袭制、宗法制与题干材料无关,排除A.D.;郡县制在春秋战国时期雏形形成,秦统一后全面推行,排除C.,故B.符合题意。 考点: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中国早期的政治制度·分封制和宗法制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马歇尔计划(The Marshall Plan),官方名称为欧洲复兴计划(European Recovery Program),是二战结束后美国对西欧进行经济援助、协助重建的计划。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必须密切关注欧洲形势,如果问题得不到解决,1948年年初将可能发生更严重的经济、政治和社会崩溃。这将导致美国出口锐减,剩余产品积压,从而导致美国的经济衰退

——《美国对外关系文件集:1947年》

材料二下图是1947年和1949年美国(图一)和苏联(图二)以马歇尔计划(Marshall Plan)为题材创作的漫画。

材料三到1950年,西欧各国生产已达到战前水平,年增长率达到5%~6%,有的国家高达8%~10%。到1952年,英、法、意的工业生产分别比战前增长13%、29%和48%。……60年代末70年代初,西欧、日本商品大量涌入美国,美国对日本、西德、加拿大的贸易已由出超转为入超。美元危机频频发生,地位一落千丈

——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现代史下编》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美国对欧洲经济形势的判断是什么?有什么担忧?

(2)材料二中的两幅漫画主题有何不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形成这种不同的主要原因。

(3)据材料三,马歇尔计划对欧洲和美国的经济分别产生了什么影响?

(4)根据所学知识,结合以上材料,请你谈谈:美国究竟该不该援助欧洲?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

材料一

1896年8月2日《伦敦新闻图片报》插图:李鸿章抵达英国

材料二李鸿章这次公费出差环球旅行,带着两个最主要的任务,其一是“结强援”,就是俄国。……李鸿章借祝贺沙皇加冕,与俄国商谈结盟抗日。结果被俄国人狠狠敲了一笔,《中俄密约》让俄国人可以在东北修筑铁路,并取得诸多特权,实际上控制了中国东北。李鸿章的另一个任务,是要游说各国“照镑加税”。……清政府希望李鸿章让洋人同意加税到百分之十。但无论是在德国,还是在英美,李鸿章都没能做到——这本身就不是单纯靠外交手段可以完成的

——李夏恩?《?新京报书评周刊》2015年10月23日

材料三在这次访问中,李鸿章向英人保证,一定会在中国大力引进铁路……慈禧太后:“洋人和你都谈了些什么?”李鸿章:“老佛爷,洋人要来给我们修铁路。”

在2015年10月,习近平主席访英期间中国有望与英国签订承建英国高铁二号线工程的巨额订单的消息传来时,网上很快出现了这个戏拟的笑话作为回应:(英国)女王:“你们都谈了些什么?”首相(卡梅伦):“老佛爷,洋人要来给我们修铁路。”

现在,中国不仅早已接受了西方来的铁路,甚至还将比原始铁路更为高级的高铁卖给一个世纪前曾将铁路推销给中国的英国。情势似乎完全反转过来。

——李夏恩《新京报书评周刊》2015年10月23日

回答下列问题:

(1)结合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指出此次李鸿章出访的历史背景。并根据材料二概括李鸿章出访的实际效果。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结强援”对19世纪末中国产生了哪些影响?你如何理解材料二中“这本身就不是单纯靠外交手段可以完成的”?

(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你认为是哪些因素促使中英“情势似乎完全反转过来”?

 

查看答案

法律文献是人类政治文明进步的重要表现。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第3表债权人可将无力偿还的债务人,交付法庭判决,直到将其戴上足枷、手铐,甚至杀死或卖之为奴……

第8表凡故意伤人肢体而又未能取得调解时,则伤人者也需受同样的伤害。不过,如有人打断自由人的骨头,他须偿还300阿司罚金;如被打折骨头的是奴隶,罚金可以减半。

材料二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凡未经议会准许,借口国王特权,为国王而征收,或供国王使用而征收金钱,超出议会准许之时限或方式者,皆为非法。……

——《权利法案》

材料三美国的国家职权分为立法、司法和行政三个部门,分别由国会、最高法院和总统执掌,总统和议员由人民选举产生

——美国1787年宪法

材料四“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材料一所述内容出自哪一法律文献?它在当时有何进步作用?

(2)根据材料二、三,指出英、美分别确立了怎样的政治体制?并说明其特点。

(3)1954年宪法是在哪次会议上制定的?该宪法确定的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什么?

(4)某中学历史学习兴趣小组就法律问题进行研讨探究,除了上面材料中提到的法律文献外,你还能为他们提供哪些与法律有关的文献?试举两例说明。

 

查看答案

(美国)国务院意识到,“中共可能会把会议当做宣传场所,可能会制造出一种共产党和非共产党的亚洲和非洲国家团结的表象,以及亚洲和非洲的非共产党国家与西方不在一个阵营的表象”。与材料中“会议”直接相关的是

A. 首次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 推动了印度支那和平的恢复

C. 恢复新中国联合国合法席位    D. 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

 

查看答案

1992年6月,蒋纬国的初中老师谈家桢参加祖国大陆第一批科学家代表访问台湾。蒋纬国向其赠送了钟控收音机及其题字的收音机盒。收音机盒侧面镌刻:“我们的基本立场——出发点:海峡两边都自认为是中国人,我们的愿望——国家战略目标:每一个中国人都有过好日子的机会!中国要受到全世界的尊敬!蒋纬国敬赠”。他赠钟意在表达

A. 中华民族团结富强是两岸共同心声

B. 台湾的电子工业水平远远领先大陆

C. 铭记尊师重教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D. 坚决拥护大陆的“一国两制”方针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