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钱穆在《国史新论》中说:“汉代宰相是首长制,唐代宰相是委员制。”这反映的实质问题...

钱穆在《国史新论》中说:“汉代宰相是首长制,唐代宰相是委员制。”这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 汉代宰相位高权重    B. 唐代宰相权力下降

C. 宰相数量逐渐增加    D. 皇权不断加强

 

D 【解析】汉代宰相是首长制是指汉代宰相只有一人,行政决策由宰相一人作出,唐代宰相是委员制是指唐代实行三省六部制,三省长官均为宰相,宰相职权由三省长官共同行使,故是委员制,宰相职权由一人被分割为三人说明了相权的削弱,而目的是为了加强皇权,所以答案选D项,A 项不能全面反映材料;BC只是材料中提及的现象,不是实质。 【名师点睛】本题解题的第一步是读懂材料;汉代宰相只有一人,唐代宰相众多;第二步要注意限制词“实质”:透过唐朝宰相数量多的现象分析出相权的削弱,而目的是为了加强皇权。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天子适诸侯,曰巡狩,巡狩者,巡所守也。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述职者,述所职也。无非事者……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他,三不朝则六师移之。”(《孟子·告子》)上述材料不能反映的是

A. 描述了西周分封制的情况

B. 天子与诸侯都是宗族、姻亲关系

C. 诸侯有保护天子的义务

D. 当时常有诸侯“不朝”的现象

 

查看答案

某历史著作有这样的叙述:“在万历的祖父嘉靖皇帝以前,大学士为三至六人,皇帝可能对其中的一人咨询较为频繁,但从名义上说,他和另外的几位大学士仍处于平等的地位。这以后的情况发生了变化,张居正名为首辅或称元辅,其他大学士的任命则出于他的推荐,……”文中所指的制度是

A. 汉代内外朝    B. 唐代三省制    C. 明代内阁制    D. 清代设军机处

 

查看答案

据史料记载,明太祖朱元墇有一天问大臣:天下谁人最快活?有的人回答:金榜题名。有的人说:功成名就者快活。朱元墇听了都不以为然,当听到一位叫万钢的大臣回答说畏法度者快活时,却极为赞赏万钢并委以重任。朱元墇赞赏万钢并委以重任的原因是:

A. 其他大臣的回答自相矛盾

B. 万钢的回答强调了对专制统治的服从

C. 万钢的回答提示了快乐的源泉

D. 其他大臣的回答背离了主题

 

查看答案

隋唐的三省六部制完善了自秦以来的中央集权制,其积极作用主要在于

A.解决了中央与地方的矛盾           B.削弱了专制皇权

C.通过分工与制约,提高了工作效率   D.有利于选拔人才,保证政治清明

 

查看答案

唐太宗时,大臣长孙无忌等撰定《唐律疏议》三十卷,解释律令条文,通行天下。《唐律疏议》颁布前审批时需要通过

①尚书省

②中书省

③门下省

④皇帝

A. 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