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治末年,和硕安亲王岳乐提出:“连年轮差御史,贪官未见止息,民困未见全苏,盗贼未见消弭,地方未见安堵,往返迎送,糜费徒多,建议除在京各差应留外,在外各差,应行停止,其巡按事务,归并巡抚。”后来清廷接受此建议,废除沿自明朝的巡按御史,将中央监察地方的权利交给总督、巡抚。这一措施
A. 使封疆大吏成为专职监察官员
B. 意在缓解吏治腐败引发的社会矛盾
C. 加强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D. 反映了地方行政与监察权利的平衡
与宋朝地方分权不同,元朝行省制建立了“军事、财赋、监察三位一体的行省高层督政区”,但仍然长期发挥了为中央集权服务的作用。主要是因为
A. 元朝把地方按地形划分出众多面积小而弱的行省
B. 影响元朝中央统治的主要是蒙汉之间的民族问题
C. 元朝蒙古族政权主要靠武力镇压地方割据势力
D. 行省具有中央派出机构与最高地方官府两重性
宋代规定,“家不尚谱牒,身不重乡贯”即使“工商、杂类”及其子弟,主要有“奇才异行”也可应试授官,甚至僧、道有时也可应试。该规定的主要目的是
A. 维护科举考试的公正性
B. 网罗人才维护专制统治
C. 抑制门阀士族地主势力
D. 选拔出大量实用型人才
在秦代,官僚这种政治角色是从分封制下君主的家臣演变而来的,同时设置官府中掌管薄书案牍的吏胥,辅助官员履行政务。这表明秦代
A. 已出现了完整的官僚体系 B. 平民政治已取代贵族政治
C. 官僚政治的模式己经形成 D. 中央文官的地位较为突出
先秦时期很多统治者认为“士农工商四民者,国之石民也”。秦汉以来,随着“重农抑商”政策的推行,士农工商的排列才逐渐在全国范围内有了高低贵贱之分。这反映了
A. 先秦时期的阶级构成优于秦汉
B. 儒学深刻影响着秦汉以来的阶级关系
C. 古代中国统治者始终重视农业
D. 秦汉以来封建经济并未逐渐取代商品经济
西周时期,在“工商食官”制度下,擅长经商的家庭或家族在被国家认可之后,又以国家法令的形式固定下来,世代相袭,不得改弦易辙。这反映出该制度
A. 推动了私营工商业发展
B. 可保障国家的财政收入
C. 是重农抑商政策的雏形
D. 固化了当时的职业划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