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我军进击,大战于乌兰布通,贼军数万阵山下,依林阻水,...

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我军进击,大战于乌兰布通,贼军数万阵山下,依林阻水,以万驼缚足卧地……谓之驼城……我军隔河而阵,以火器为前列……遂破其垒。这一战役

A. 打击吴三桂平定三藩之乱    B. 攻占澎湖,迫使郑克境降清

C. 打击准噶尔叛乱分裂势力    D. 击退沙俄在东北地区的侵略

 

C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清代巩固统一的措施。题干材料“大战于乌兰布通”可知应是巩固西北边境的措施。分析选项,A.是西南;B.是东南;C.是西北;D.是东北。所以应选C。 考点: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明清加强专权的措施·巩固边疆的措施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唐太宗认为,隋炀帝驱天下以从欲,磐万物以自奉,采域中之子女,求远方之奇异一遂以四海之尊,殒于匹夫之手。有鉴于此,唐太宗

休养生息、轻徭薄赋            选贤任能、虚心纳谏

强立三长、打击豪强            用法竟筒、甜定唐律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查看答案

对于焚书坑儒事件,唐代司空图曾写道:秦儒既坑,厥祀随覆。天复儒仇,儒祀而家。秦坑儒耶?儒坑秦耶?明朝李贽却说:(李斯建议焚书)大是英雄之言,……当战国横议之后,势必至此。自是儒生千古一劫。对上述材料的解读,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司空图和李贽的观点相互矛盾,故均不可信

B. 司空图的生活时代更加接近于秦朝,故可信

C. 历史的真相是多元的,对历史人物不必苛求

D. 历史评价具有差异性,这是正常的历史现象

 

查看答案

20世纪60年代,一位联合国代表说:“小国管理着东河岸边美丽的建筑物(联和国总部),两个大国管理着世界其他地方。”对此理解最为恰当的是

A. 反映了小国拥有发言权,但未改变大国霸权政治的现实

B. 两个大国是指美国和苏联,小国为新独立的国家

C. 在处理国际事务中,大国和小国能相互制约

D. 第三世界不能左右联合国的任何事务

 

查看答案

1990年9月12日,苏、美、英、法、西德和东德的外长在莫斯科举行最后一次“2+4”会谈,签署条约,规定:四大国停止对德国的权利和责任,统一后的德国享有完全的主权。这体现的历史背景是

A. 战后世界格局的影响依然存在

B. 两极格局的瓦解

C. 民主德国与联邦德国完成合并

D. 全球化进程加快

 

查看答案

1970年联邦德国总理勃兰特在波兰华沙犹太人殉难者纪念碑前双膝下跪。1985年联邦德国总统冯·魏茨泽克宣布把德国“战败日”改为“解放日”,2015年德国议会主席拉迈特对此加以重申。这一变化有助于德国

A. 直面纳粹罪行,承担历史责任

B. 走出战争阴影,重塑大国形象

C. 淡化战争记忆,满足政治需求

D. 联合欧洲国家,应对冷战形势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