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美国的对外政策是随着其综合国力的上升逐步变化的。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们...

美国的对外政策是随着其综合国力的上升逐步变化的。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们对待外国应遵循的最高行动准则是在扩大我们的贸易关系时,应尽可能避免政治上的联系。……欧洲有一套基本利益,我们则没有,或关系甚疏远。因此欧洲必定经常忙于争执,其起因实际上与我们的利害无关。……我们真正的政策是避开与外界任何部分的永久联盟。

——摘自人教版《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1)依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华盛顿提出的美国外交政策的原则是什么?并分析他提出这项原则的理由。

材料二1.公开的和平条约,必须公开缔结……

2.领海以外……必须保持公海航行的绝对自由……

3.尽可能地消除一切经济壁垒,建立平等的贸易条件。……

14.为了大小国家都能相互保证政治独立和领土完整,必须成立一个具有特定盟约的普遍性的国际联盟。

——美国总统威尔逊的“十四点原则”

(2)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美国总统威尔逊提出“十四点原则”的背景和目的。

材料三1935—1937年,美国连续出台三个中立法案,规定美国在世界其他地区发生的战争中保持“中立”,不得向交战双方输送军火和战略物资。……美国又于1941年3月通过《租借法》,授权总统可以向“对于美国防务至关重要的”国家出售、转让、交换、出借军事设备和其他物品。

——《历史选修三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3)依据材料三,概括美国在1935—1941年间对外政策的变化,并分析这一变化的原因。

材料四杜鲁门主义远不止是援助希腊、土耳其的一项具体的政策声明,而是一个在全世界范围扩张美国势力的宣言。杜鲁门主义是美国外交政策转变的完成,它标志着美国开始由局部扩张转为全球扩张。

——《世界史现代史编》下卷

(4)指出材料四中二战后初期美国的霸权政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政策实施的目的。

 

(1)原则:孤立主义。理由:他认为欧洲在政治上与美国没有共同利益,无明显的利害关系。 (2)背景:一战以同盟国的失败告终;战后战胜的协约国集团召开巴黎和会,惩罚战败国家,以获取自身的利益和权力;美国成为一战后世界经济霸主。目的:美国企图攫取一战后的世界霸权。 (3)变化:由严守“中立”政策到支持反法西斯国家。 原因:德国、日本等法西斯国家的扩张严重威胁英美等国的利益;德、意、日法西斯的侵略对全人类的安全和民主制度构成严重威胁;反法西斯国家处于不利地位,迫切要求联合抗击,捍卫独立与自由。 (4)政策:美国提出“冷战政策”;(或答“杜鲁门主义”)目的:对抗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最终称霸世界。 【解析】(1)本问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信息的能力。第一问,根据材料一中“尽可能避免政治上的联系”“实际上与我们的利害无关”可知美国奉行孤立主义。第二问,依据材料一中“欧洲有一套基本利益,我们则没有,或关系甚疏远……实际上与我们的利害无关”归纳概括即可。 (2)本问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信息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依据材料二中“公开的和平条约,必须公开缔结”“尽可能地消除一切经济壁垒,建立平等的贸易条件”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威尔逊总统提出“十四点原则”的背景。关于美国总统威尔逊提出“十四点原则”的目的可从美国企图攫取世界霸权方面考虑。 (3)本问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信息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一问,依据材料三中“1935—1937年,美国连续出台三个中立法案”“1941年 3月通过《租借法》,授权总统可以向‘对于美国防务至关重要的’国家出售、转让、交换、出借军事设备和其他物品”归纳概括即可。第二小问,关于美国1935—1941年间对外政策变化原因可从国家利益、民主制度、世界反法西斯等角度考虑,史论正确即可。 (4)本问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信息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一问,依据材料四中“杜鲁门主义是美国外交政策转变的完成,它标志着美国开始由局部扩张转为全球扩张”可知,美国美国提出“冷战政策”;第二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其目的是对抗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最终称霸世界。 整体分析:本题以美国的对外政策为出发点,运用相关材料,设置了一系列问题,涉及美国外交政策的内容、原因、影响等方面的考查。由材料可知,美国的对外政策是随着其综合国力的上升逐步变化的,同时也体现了国际交往中,国家利益高于一起。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法国史学家布罗代尔说:“一种文明的历史,就是对古代材料中那些对今天仍然行之有效的东西的探索。它有待解决的问题不在于要告诉人们关于古代希腊或者中世纪的中国我们所知的一切——而是要告诉人们在西欧或现代中国以前的时代与今天仍旧相关的东西。”布罗代尔意在强调

A.一切历史都是过去的事情           B.应以现实的立场解读历史

C.以整体视角探究过去的历史         D.从文明价值角度解读历史

 

查看答案

20世纪七八十年代,“剑桥学派”注重研究“历史语境”。他们认为没有脱离语境的无时间限制的真理的存在,只有从历史语境出发,才能更好地把握观念的生成与演变。“历史语境”的含义是

A. 历史事件发生的特定时代背景    B. 特定的历史语言表述

C. 持相同史观的人对历史的探讨    D. 同时代人对历史的解释

 

查看答案

美国《时代》周刊评选世界最伟大历史人物,下列人物位居前20名。关于他们入选理由的叙述,不正确的

A. 孔子:开创了儒家思想和私学,对后世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B. 达尔文:创立了“自然选择”生物进化论,从科学的角度使整个生物学科发生了革命

C. 牛顿:创立了万有引力定律和三大运动定律,实现了物理学史上的第一次飞跃

D. 爱冈斯坦:继承了牛顿力学的时空观念,推动物理学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度

 

查看答案

1978年底,邓小平作了题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重要讲话;1992年初,邓小平发表了《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这两次讲话都:

A. 推动了经济特区的发展

B. 深化了体制改革

C. 加速了对外开放的进程

D. 冲破了思想樊篱

 

查看答案

美国波士顿大学教授编写的关于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剧中有这样的台词:“他们都宣布我的思想死了。”“不断宣布一种思想死了,不正可以证明这种宣布的虚妄吗?”材料中的“思想”对无产阶级的斗争产生的深远影响是 (  )

A.肯定了阶级斗争的重要作用           B.提出了无产阶级专政的学说

C.使工人运动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     D.指导了巴黎公社革命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