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中山与张謇,一位是近代中国的大政治家,被誉为“国父”;一位是近代中国的大实业家,被尊为“实业之父”。他们均为中国早期现代化事业的伟大开拓者。
材料一1895年张謇在《代鄂督条陈立国自强疏》中说“世人皆言外洋以商务立国,此皮毛之论也,不知外洋富民强国之本实在于工”。并提出“天下将沦”,唯实业和教育“有可救亡图存之理”。1910年南洋劝业会召开期间,张謇发起劝业研究会,提出振兴实业首推发展棉业和铁业。
材料二1894年孙中山在《上李鸿章书》中说:“窃尝深维欧洲富强之本,不尽在于船坚炮利、垒固兵强,而在于人能尽其才,地能尽其利,物能尽其用,货能畅其流——此四事者,富强之大经,治国之大本也。”民国之后,孙中山提出《实业计划》以振兴实业,其主要内容为:(1)建设北方大港、东方大港和南方大港三大世界级港口;(2)修筑总共10万英里长的六大铁路系统;(3)修筑100万英里长的公路网;(4)整治长江、淮河、黄河等内河水系;(4)通过大规模移民开发边疆;(5)全面开采煤、铁、石油、有色金属等矿藏;(6)发展轻重工业和现代农业,规划衣、食、住、行等涉及民生的各项实业。
——摘编自马敏《孙中山与张謇实业思想比较研究》
(1)根据上述材料,概括张謇和孙中山实业思想的异同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张謇和孙中山实业思想产生的原因。
美国的对外政策是随着其综合国力的上升逐步变化的。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们对待外国应遵循的最高行动准则是在扩大我们的贸易关系时,应尽可能避免政治上的联系。……欧洲有一套基本利益,我们则没有,或关系甚疏远。因此欧洲必定经常忙于争执,其起因实际上与我们的利害无关。……我们真正的政策是避开与外界任何部分的永久联盟。
——摘自人教版《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1)依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华盛顿提出的美国外交政策的原则是什么?并分析他提出这项原则的理由。
材料二1.公开的和平条约,必须公开缔结……
2.领海以外……必须保持公海航行的绝对自由……
3.尽可能地消除一切经济壁垒,建立平等的贸易条件。……
14.为了大小国家都能相互保证政治独立和领土完整,必须成立一个具有特定盟约的普遍性的国际联盟。
——美国总统威尔逊的“十四点原则”
(2)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美国总统威尔逊提出“十四点原则”的背景和目的。
材料三1935—1937年,美国连续出台三个中立法案,规定美国在世界其他地区发生的战争中保持“中立”,不得向交战双方输送军火和战略物资。……美国又于1941年3月通过《租借法》,授权总统可以向“对于美国防务至关重要的”国家出售、转让、交换、出借军事设备和其他物品。
——《历史选修三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3)依据材料三,概括美国在1935—1941年间对外政策的变化,并分析这一变化的原因。
材料四杜鲁门主义远不止是援助希腊、土耳其的一项具体的政策声明,而是一个在全世界范围扩张美国势力的宣言。杜鲁门主义是美国外交政策转变的完成,它标志着美国开始由局部扩张转为全球扩张。
——《世界史现代史编》下卷
(4)指出材料四中二战后初期美国的霸权政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政策实施的目的。
法国史学家布罗代尔说:“一种文明的历史,就是对古代材料中那些对今天仍然行之有效的东西的探索。它有待解决的问题不在于要告诉人们关于古代希腊或者中世纪的中国我们所知的一切——而是要告诉人们在西欧或现代中国以前的时代与今天仍旧相关的东西。”布罗代尔意在强调
A.一切历史都是过去的事情 B.应以现实的立场解读历史
C.以整体视角探究过去的历史 D.从文明价值角度解读历史
20世纪七八十年代,“剑桥学派”注重研究“历史语境”。他们认为没有脱离语境的无时间限制的真理的存在,只有从历史语境出发,才能更好地把握观念的生成与演变。“历史语境”的含义是
A. 历史事件发生的特定时代背景 B. 特定的历史语言表述
C. 持相同史观的人对历史的探讨 D. 同时代人对历史的解释
美国《时代》周刊评选世界最伟大历史人物,下列人物位居前20名。关于他们入选理由的叙述,不正确的
A. 孔子:开创了儒家思想和私学,对后世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B. 达尔文:创立了“自然选择”生物进化论,从科学的角度使整个生物学科发生了革命
C. 牛顿:创立了万有引力定律和三大运动定律,实现了物理学史上的第一次飞跃
D. 爱冈斯坦:继承了牛顿力学的时空观念,推动物理学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度
1978年底,邓小平作了题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重要讲话;1992年初,邓小平发表了《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这两次讲话都:
A. 推动了经济特区的发展
B. 深化了体制改革
C. 加速了对外开放的进程
D. 冲破了思想樊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