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3月,美国未经联合国安理会授权发动了对伊战争,推行“坦克式的民主和自由”,这表明美国是冷战结束后
A. 唯一的超级大国 B. 多极世界的一员
C. 欧盟外交的代表 D. 两极世界的一极
丘吉尔发表“铁幕”演说的15年后,赫鲁晓夫以丘吉尔谴责共产主义的力度批评了资本主义制度:“在两个体系的和平竞赛过程中,我们所有人都会看到资本主义在道义上已经遭到重大失败。人们日益意识到对于人类面临的迫切问题,资本主义一个都不能解决。变得越来越显而易见的就是只有走社会主义道路才能解决这些问题。”(《新全球史》)此时的苏联
A. 在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 B. 瓦解了帝国主义阵营
C. 强调意识形态的优越性 D. 获得了第三世界支持
有学者指出,“冷战是两个远房表兄弟之间就实现这个世界的现代化和全球化最好的道路问题而展开的竞争,不是现代化与全球化的朋友与敌人之间的竞争。”由此可知( )
A.意识形态分歧是美苏冷战的重要因素
B.冷战下的各国关系是伙伴而非敌对
C.冷战的目的是实现现代化与全球化
D.冷战为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提供了动力
1960年,美国发表了哈佛大学国际事务中义的报告《意识形态与外交事务》,探讨了二战后三种最有影响的意识形态(共产主义、民族主义和“立宪民主”)在国际事务中所起的作用,下列事件属于民族主义范畴的是
A.朝鲜战争 B.古巴导弹危机 C.欧洲的联合 D.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1949年下半年发生了苏联首次爆炸原子弹成功和中国革命的胜利。前者使美国和其盟国感到,它们正面临着苏联空前的军事威胁,甚至是核威胁;后者则使杜鲁门政府认为它所担心的共产主义浪潮的扩张己成为事实。这两大事件直接导致
A. 美国“杜鲁门主义”的出台 B. “冷战”加剧和美国极力排斥新中国
C. 两大阵营对峙局面正式形成 D. 中国一边倒和美国扶持日本
有学者描述二战后的某一现象“从本质上否定了雅尔塔体系,在地缘政治舞台上作出了另外的选择,无论是苏联还是美国最终都得屈服于这种选择。”作者描述的现象是
A. 西欧经济一体化进程 B. 第三世界的发展壮大
C. 中美关系的逐渐改善 D. 日本谋求政治大国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