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1990年,一份提交中央的报告说,理论上的凯恩斯主义和实践中的罗斯福新政,实际上...

1990年,一份提交中央的报告说,理论上的凯恩斯主义和实践中的罗斯福新政,实际上是把计划用作国家干预的一种手段,从那时候起,计划与市场相结合成为世界经济体制优化的普遍趋势,据此可知,该报告的主旨是

A. 肯定国家干预经济的发展模式

B. 阐明融入经济全球化的必要

C. 主张摆脱传统经济模式的束缚

D. 剖析西方经济体制的实质

 

C 【解析】结合题干信息“实际上是把计划用作国家干预的一种手段”“计划与市场相结合成为世界经济体制优化的普遍趋势”与所学知识可知,报告显然与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和中共十四大的精神一致,即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社会主义也可以搞活市场经济,主张摆脱传统经济模式的束缚,故C项正确,排除A;题干涉及的是经济体制的问题,没有反映阐明融入经济全球化的必要,排除B;“剖析西方经济体制的实质”是材料的部分内容,但不是要表达的中心思想,排除D。 【考点定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 【名师点睛】本题命题意图是考查考生阅读和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本题以对计划与市场的认识为切入点,深入考查了考生对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认识和理解。本题难度不大,实际上考生如果把握好时间这一要素,就不难得出正确判断,如题干中提到“1990年”“计划与市场相结合”“经济体制优化”,自然可以与20世纪90年代初我国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尤其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和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衔接起来,这就要求学生在备考时要关注重大历史事件的时间,这有利于分析题目时将题干与相关知识点对号入座。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1958年底,我国农村实现了人民公社化,实行统一经营、统一管理、统一劳动和统一分配的体制。这种体制产生的直接影响是

A. 家庭经营形式被彻底打破

B. 所有制结构发生根本改变

C. 农业生产效率提高

D. 工业化的基础增强

 

查看答案

1909年《大公报》上的一篇文章称“第一是开眼界,可以当作游历,看看欧美各国的风土人情——真如同身历其境,亲眼得见一样——时常看看,岂不比听戏强的多么?”这里所说的使人们“开眼界”的应该是

A. 电视    B. 广播    C. 电话    D. 电影

 

查看答案

19世纪中叶以后,中国逐渐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从人类文明演进的角度看,这对中国最主要的影响是

A. 清政府统治土崩瓦解    B. 中国成为列强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

C. 有利于中国的近代化    D. 加剧了中国的落后

 

查看答案

有同学收集了一些研究性学习素材,其中涉及“张謇”“短暂的春天”“国民经济建设运动”“《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等内容。他探究的主题应该是

A. 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B.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C.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

D.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查看答案

下表是我国近代某一时期的一份开销清单,开具这份清单的人可能是

杂支清单(白银:两)

购大鱼雷艇等项

7434.8

购驾驶学生应习各种洋书

726.1

购后膛钢炮

965.8

北洋水师公费银

1576.6

 

 

A. 林则徐    B. 李鸿章    C. 康有为    D. 陈独秀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