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中国在春秋以前没有大型水利工程。从春秋末期开始出现了大型水利工程,至战国出现了兴...

中国在春秋以前没有大型水利工程。从春秋末期开始出现了大型水利工程,至战国出现了兴建大型水利工程的高潮。这一现象的出现主要是因为

A. 铁制工具的使用    B. 社会局面的稳定

C. 水利技术的提高    D. 小农经济的发展

 

A 【解析】我国春秋战国时期,铁制农具大量使用,推动了大型水利工程的兴建,A正确;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局面动荡,B错误;材料中未体现战国与春秋相比水利技术的进步,C错误;水利工程建设是小农经济的发展的原因,不是小农经济推动水利建设,D错误。 点睛:水利工程的兴建最主要的原因在于生产力水平的进步。生产力水平的进步表现在生产工具的改进、生产技术的进步等。从题意可知铁制农具的使用正是体现了生产工具的进步。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材料一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普遍采用以刺激需求为主的调节方式,推动经济发展。1953—1973年,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国内生产总值的平均增长率:美国为3.5%,英国3.0%,法国5.2%,联邦德国5.9%,日本9.8%等

——摘编自高德步《世界经济通史》等

材料二20世纪70年代,英国的经济处于颓势,英镑不断贬值,政局不稳。1979年5月,撒切尔夫人就任首相。她一改以往的凯恩斯主义政策,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以控制通货膨胀,重振英国经济。她的经济政策,被人们称为“撒切尔主义”。其主要内容: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实行国有企业的私有化,改革福利制度。通过改革,英国通货膨胀率1988年降至4%。1987年度起,英国的财政由赤字转为盈余

——黄安年《评撒切尔夫人治理“英国病”》

(1)材料反映了这些国家整体经济发展状况如何?它们依据的经济理论及其具体内容是什么?

(2)依据材料二概括“撒切尔主义”产生的背景。

(3)综上,你认为国家经济政策的调整应遵循什么原则?

 

查看答案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宋太祖赵匡胤本为后周殿前都点检,960年,奉命御辽。到达陈桥驿时,发生兵变,赵匡胤黄袍加身,取代后周建立宋王朝,史称“陈桥兵变”。

对“陈桥兵变”,宋初众说纷纭,《太祖实录》亦语焉不详。宋太宗赵匡义命重修《太祖实录》,说:“史官之职,固在善恶必书,无所隐晦”,“太祖之事周朝也,尽力王室,中外所知。至于大宝(皇位),非有意也”。太宗特地指出,时值契丹入侵,太祖率兵出击,一日醉卧帐中,众将士云集,强拥太祖为皇帝,此乃时势所趋,并非人力所为。

今人研究认为,赵匡胤制造辽(契丹)与北汉联兵南下的假情报,宰相范质等人不明真相,匆忙派遣赵匡胤率诸军北上抵御。大军行至陈桥驿,赵匡胤弟赵匡义等受意发动兵变,将士们把黄袍加在赵匡胤身上,拥立他为天子

——摘编自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等

(1)根据材料,概括说明宋太宗对“陈桥兵变”的解释与今人研究的结果有何不同。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宋太宗重修《太祖实录》关于“陈桥兵变”记载的原因。

 

查看答案

史料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是直接史料(亦称原始材料),二是间接史料。凡是未经中间人手修改或转写的,是直接史料;凡是已经中间人修改或转写的是间接史料。下列属于间接史料的是

A. 司母戊鼎铭文    B. 皇帝诏书    C. 《史记》    D. 毛泽东亲笔书信

 

查看答案

1960年,石油生产国伊拉克、沙特阿拉伯、伊朗等国家建立石油输出国组织,反映了发展中国家反对旧的世界经济秩序的要求。构成这段文字的是

A. 历史观点和历史解释    B. 历史观点和历史结论

C. 历史结论和历史解释    D. 历史叙述和历史解释

 

查看答案

下图是苏俄(联)的粮食曲线变化图,其中导致1921—1925年粮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 宣布退出一战    B.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C. 新经济政策    D. 斯大林体制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