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学者维吉尔•比诺(Virgil Pinot)称:“当人们翻阅18世纪法国思想家、经济学家撰写的作品、游记或报刊文章时,会惊讶地发现中国的名字是如此频繁地出现,激起了那么多的赞誉之词。仅以此而论,中国似乎就比英国更受欢迎。”这主要因为
A. 18世纪法国,启蒙哲人们对中国儒家文明更感兴趣
B. 儒家文化提供了现实中难得见到的“自由”“平等”精神
C. 启蒙思想家为了反对封建专制故意曲解儒家思想
D. 当时的中国儒家思想比英国的启蒙思想更有活力
1876年时,虽然法、美同为共和国,但两国总统在任期和权力范围方面有着显著的差异,法国总统有着其明显的优越感,在这一点上法国与其邻国——德意志帝国有着很多的相似之处。这反映出当时法国政治体制
A. 善于兼采他国的优秀成果
B. 具有多种政体试验的痕迹
C. 带有明显政治妥协的特征
D. 缺乏对总统权力的监督
下表信息表明五四运动前夕,中国
1894年 | 中国产业工人10万人 |
1871~1911年 | 有记载的罢工斗争达105次 |
1912~1919年 | 罢工斗争达130多次 |
至1919年 | 中国产业工人约200万人 |
中国还有1000万左右手工业工人和店员工人 | |
1915~1920年 |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黄金时代” |
A. 工人阶级政治觉悟程度有所提高 B. 具备接受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基础
C. 阶级矛盾逐步成为社会主要矛盾 D. 初步进行了新型民主政治的尝试
1878年曾国藩之子曾纪泽出任驻英法公使,出行前与法国沟通,提出公使女眷只能跟对方的女宾往来,不与对方男宾握手、同宴,指出这是中国“名教攸关’。法方表示接受,眷属往来,敬礼有加,面绝不干预跳舞宴会。这主要反映出
A. 中外文化冲突中的“求同存异” B. 政治斗争决定中外礼仪
C. 中国外交官对西方礼节缺乏了解 D. 纲常名教扼杀女性独立
柏拉图曾描述,在雅典公民大会上,“人们看到建筑师、铁匠、皮革工、商人和水手毫无差别地站起来发言,不管他们富裕还是贫穷,是贵族还是普通人”。这反映出雅典
A.民主参与的广泛性
B.权力争夺的激烈性
C.政治权力的分散性
D.公民参政的平等性
五四运动不久,胡适在学术上拉起了“整理国故”的旗号,开了《一个最低限度的国学目录》;1923年梁启超写了《国学入门书要目及其读法》。继胡梁后还有别人提出的国学目录,由此,形成了一股开列国学目录的旋风。这反映了
A. 知识阶层对新文化运动的反思
B. 知识阶层对传统文化的继续批判
C. 传统文化拥有强大的生命力
D. 知识阶层对西方文化的否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