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三中学2017届高三二模考试文综-历史试题)王安石与朋友的书...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三中学2017届高三二模考试文综-历史试题)王安石与朋友的书信中说:“昨日以早事奏报言今早者皆贫民,有司不得己,不若取诸富民之有良田、得谷多而售数倍之者。贫民被灾,不可不恤也”。这反映出

A土地兼并严重影响民生

B.百姓赋役负担太过沉重

C.土地因过度开发而贫瘠

D.政府不断强化经济干预

 

A 【解析】据材料“不若取诸富民之有良田、得谷多而售数倍之者。贫民被灾,不可不恤也”可得出由于土地兼并严重而地主均是良田,老百姓则不是,说明了土地兼并影响了民生,故A项正确;“百姓赋役负担太过沉重”在材料中无体现,故B项排除;材料信息无法体现土地因过度开发而贫瘠,故C项排除;材料未涉及政府对经济的干预,故D项排除。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江西省五市八校2017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联考文综-历史试题)明清时期曾出现过江西人口大量移入两湖地区的“江西填湖广”移民浪潮。有“居楚之家,多豫章(指江西)籍”之说。下列关于这次移民运动说法正确的是

A源于经济发达地区对后进地区的引力

B.明清时期两湖地区商业盛行商帮外出

C.推动“湖广熟,天下足”局面的形成

D.古代人口迁移完全源自政治因素推动

 

查看答案

(2017届湖南省娄底市高考仿真模拟(二模)文科综合历史试卷)乾隆皇帝在谈到自己南巡允许商人大兴土木时说:“此在苏扬盐布商人等,出其余费,偶一点缀。本地工匠贫民,得资力作,以沾微润,所谓分有余以补不足,找事尚属可行。”这表明他

A强调重农抑商的传统政策

B.认同奢侈促进市场发展的观点

C.宜扬奢侈享受的社会主张

D.警惕奢华之风危及统治秩序

 

查看答案

(山西省晋城市2017届高三教学质量监测(二模)文综历史试题)明初礼制中关于生活器皿方面规定,玉器为皇室专用,公侯及一品至五品可用金、银,六品至九品官可用银,“商贾、技艺家器皿不许用银”。然而,这些禁令在晚明苏州松江一带被置若罔闻,富贵人家用金、用玉已成平常之事。晚明时期生活所用器皿的变化体现出

A抑商政策出现松动

B.封建等级观念受到冲击

C.商人地位显著提高

D.江南地区成为经济重心

 

查看答案

(湖北省襄阳市第五中学2017届高三下学期第三次适应性考试历史试题)清政府下令不许地方绅士自行救灾,救济灾荒均以国家为主导,以免引发社会治安问题。到了光绪初年,来自江浙等东南沿海的地方绅士,开始跨越江南,进入华北地区去救灾。这说明

A民间救灾开始居主导地位

B.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

C.政府的救灾政策发生变化

D.晚清中央权威趋于衰弱

 

查看答案

(苏州市2017届高三调研模拟测试历史试题)《明史》载:洪、宣以后,阁体既尊,而权亦渐重,于是阁部相持。凡廷推考察,各骋意见,以营其私,而党局分焉。科道庶僚,乘其闲隙,参奏纷孥。驯至神宗,厌其嚣聒,置而不论。材料说明:

①内阁地位日益受尊崇

②六部逐渐成为内阁法定的从属机构

③明中后期内阁走向宰相化和法定化

④阁臣间纷争不休,朋党迭兴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