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二植茶业在唐代相当发达,产茶地90%集中于今天浙江、...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二植茶业在唐代相当发达,产茶地90%集中于今天浙江、福建、江西、江苏、安徽、湖北、湖南、四川等省。据唐朝张途记载:“(祁门县)山多而田少,水清而地沃。山且植茗,高下无遗土,千里之内,业于茶者七八矣。”

一一郭亮《从茶产地的分布看唐代区域经济的开发》

材料三其余坊巷市井,买卖关扑,酒楼歌馆,直至四鼓后方静,而五鼓朝马将动,其有趁卖早市者,复起开张。无论四时皆然。

――(宋)耐得翁《都城纪胜》

材料四

“然本州(杭州)所赖苏、湖、常、秀、淮、广等处客米到来,湖州市、米市桥、黑桥(皆为杭州撑内地名)俱是米行……又有新开门外草桥下南街,亦开米市三四十家,接客打发,分依铺家……”

一(宋)吴自牧《梦粱录》

(1)依据材料一,概括春秋战国到隋唐时期中国农业的发展趋势。

(2)材料二中(祁门县)“千里之内,业于茶者七八矣”的记录是否可信?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理由。

(3)据材料三、四,概括宋代城市发展的特点。

(4)综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简要分析农业与商业的关系.

 

(1)发展趋势:①粮食亩产量提高;②人均粮食占有量增加;③耕地面积增加;④南方经济逐渐得到发展;⑤粮食作物的种植面积减少。 (2)①可信:粮食产量的提高为经济作物专业化生产提供了可能(或粮食产量的提高保障了粮食供应,更多的农业劳动力可以从事经济作物种植);祁门县山多田少,适宜茶叶种植。 ②不可信:重农抑商思想影响;“业于茶者七八”的说法存在夸大之嫌。(①②任选其一回答即可。只写出观点不给分。) (3)特点:打破时间、空间限制;有餐饮、娱乐等服务设施;城市经济职能增强。 (4)关系:农业与商业相互促进;农业发展为商业兴起奠定基础;商业发展促进农业的发展。 【解析】(1)春秋战国时期,因为铁器和牛耕的大量使用,粮食亩产提高;人均粮食增加;耕地面积增加。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因为北方的战乱,劳动力大量的南迁,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再加上隋唐时期,国家是统一的,所以农业发展趋势是南方经济发展;粮食作物种植面积比重下降。例如,隋唐时期粮食作物播种面积所占比重就不原来下降了四个百分点。学生据此归纳得出结论。 (2)本题系开放性题目,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从两方面进行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以知道,从农业发展情况和自然条件方面进行分析是可信的;从传统的重农抑商方面进行分析又不可信。 (3)根据材料“其余坊巷市井,买卖关扑,酒楼歌馆,直至四鼓后方静,而五鼓朝马将动,其有趁卖早市者,复起开张。无论四时皆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知道宋朝时期商业经营的时间与空间限制均被打破;多种行业不断出现。故特点归纳如下:打破时间、空间限制;有餐饮、娱乐等服务设施;城市经济职能增强。 (4)本题系开放型试题,结合所学知识言之有理即可。结合所学知识可以知道,春秋战国时期,因为铁器的使用,农业发展迅速,商业繁荣;宋朝因为农业发达,商业空前繁荣。同时,在重农抑商的环境下,商人致富后又买田置地,对农业的发展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故农业与商业相互促进;农业发展为商业兴起奠定基础;商业发展促进农业的发展。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冯友兰先生在《孔子在中国历史中之地位》一文中比较孔子与苏格拉底,他认为:“苏格拉底自以为负有神圣的使命,以觉醒其国人为己任,孔子亦然。”由此可见,两位先哲有相似的是

A. 批判精神    B. 自由观念    C. 政治主张    D. 公民意识

 

查看答案

克里斯提尼废除传统的4个血缘部落而代之以10个新的地区部落,将平原、海岸、山地三大区各分为10区,每三种不同地区的小区又组成一个行政区。这表明

A. 环境对民主政治有一定影响

B. 民主制度进入繁荣时期

C. 城邦制推动了民主制的发展

D. 贵族势力遭到沉重打击

 

查看答案

元代出现了套色印刷技术。“要印红黑两色,那就先取一块版,把需要印黑色的字精确地刻在适当的地方:另外取一块尺寸大小完全相同的版,把需要印红色的字也精确地刻在适当的地方。”这一技术的出现表明:

A. 活字印刷术改进完善    B. 印刷技术革新已完成

C. 雕版印刷术得到发展    D. 套色印刷术领先世界

 

查看答案

清末民初,在上海出现了“海派京剧”:即用京剧形式表现当时的生活,如《潘烈士投海》《新茶花》等,在唱腔、表演、舞台布景等方面进行了大胆的改革。这说明

A. 京剧从形式到内容发生根本变化

B. 在西方文化影响下京剧重获新生

C. 海派京剧革新适应现代生活需要

D. 海派京剧是传统戏剧的发展方向

 

查看答案

徐渭在画上自题诗:从来不见梅花谱,信手拈来自有神。不信试看千万树,东风吹着便为春。由此可见,他的画属于(  

A.文人画   B.风俗画   C.宫廷画   D.山水画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