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大规模的都城营建活动对关中地区的森林造成了毁灭性...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大规模的都城营建活动对关中地区的森林造成了毁灭性破坏,而且随着关中地区人口的大幅度增长,人口与环境的关系日益紧张。农业生产的过度开发,加剧了关中地区生态环境的急剧恶化,造成了农业经济的停滞甚至衰退。唐高宗在文告中说,因长安粮食供应困难,而洛阳有运河,运输方便,故建为东都。自唐高宗时到玄宗开元二十四年间,皇帝均住在洛阳。五代时期,除后唐都洛阳外,其他朝代均都开封。宋太祖赵匡胤建都非在洛阳、长安,而在河南开封。北宋大权集中于中央政府,鉴于中央政府消耗大,又鉴于长安离江淮太远,洛阳虽较佳,但开封更好,故建都于开封。

——摘编自全汉羿《中国社会经济通史》等

材料二

朱元璋定都南京,为中国统一后建都江南的第一个皇帝。居于长江下游的南京,山川险固,气象十分雄伟。但是,北方边疆的防御问题,北方元朝残余势力的存在等,都关系着国家的安全,南京远离要防,不便用兵,对北方的控制鞭长莫及。朱元璋曾有迁都的意向,但终未成行。明成祖朱棣,出身燕王,对政治中心脱离军事中心的危害很有体会,成功的迁都北京。北京虽然远离全国经济最发达的江南地区,但有京杭大运河联接江南经济中心,还可以通过海运从东南补给京师。明朝对国都的选址问题,争论一直非常激烈。

——摘编自李传永《论中国历代都城之变迁》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朝至北宋都城变迁的主要特征并简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述朱棣迁都北京

 

特征:由西向东转移(由关中到中原地区转移);都城多在北方;政治中心、经济中心和军事中心尽可能保持一致。 原因:关中地区生态环境的恶化,粮食短缺;大运河的开通,洛阳、开封地理位置优越;江南经济发展,经济重心的南移;战乱和民族关系的影响。 评述: 背景:历史上统一政权的都城多在北方;元朝残余势力存在,南京远离要防;意在加强北方边疆的防御。 影响:加强了北方地区的军事力量,有利于维护明王朝的统治;有利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河海运输多有不便,远离经济中心,增加了政府的财政负担。 认识:都城的选址只有相对较好的区位,没有绝对理想的区位。 【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材料的阅读归纳能力。第一小问特征,通过材料我们可知唐建都于长安,但是又营建东都洛阳,五代时期后唐定都洛阳,其余各代都在开封,北宋也选择开封。由此可以得出都城有逐步东移的趋势。另外所有都城都在北方。都城既是政治中心,又是全国的经济、军事中心。第二小问原因,从材料中可知唐皇帝常居洛阳是因为关中地区的生态环境破坏严重,人口众多,粮食缺乏。而洛阳开封紧邻运河位置优越,便于从南方运送粮食等物资。那么说明经济的重心已经逐渐南移。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方战乱较多以及少数民族入侵中原也是都城迁移的重要原因。 (2)本题主要考查分析叙述能力。首先应该理清头绪。评价迁都问题应该先考虑为什么要迁都?第二要分析迁都能够带来怎样的影响。第一个问题为什么?根据材料可以归纳出历史上多数朝代都城都在北方;北方边疆的防御问题,元朝残余势力的存在等。而南京远离要防,不便于军务。迁都北方可以加强北部边境的力量。第二,影响上可以从这几个方面考虑如:给北方的战事以有力地支持巩固了边疆;同时保证了国家的统一;但是都城远离经济的中心,运输不便大大增加了政府的负担。由此我们可以认识到都城的选址没有绝对得好或者坏,只是相对的。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有学者指出:“由于特别的地缘政治原因,中美俄之间一直存在—种特殊的相互关联,此不仅表现在双边关系的发展常常以第三国为考虑出发点……而且表现在双边关系的变化自然而然会对第三国产生影响。”对此理解正确是

A. 中俄关系的发展取决于美国    B. 中美关系的发展以俄罗斯为出发点

C. 中美俄之间存在着三边互动关系    D. 中俄关系的变化是影响中美关系的主要因素

 

查看答案

党的八大以后,针对自由市场明显活跃、出现“地下工厂”和“地下商店”的实际情况,毛泽东提出“可以消灭了资本主义,又搞资本主义”,并称之为“新经济政策”。这一思想

A. 使我国生产资料所有制发生变化    B. 意识到计划经济体制存在的某些弊端

C. 毛泽东主张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实行资本主义    D. 毛泽东纠正经济上的左倾错误

 

查看答案

“一五”计划规定,五年内工农业总产值计划由1952年的827.1亿元,增加到1957年的1249.9亿元,增长51.1%,平均每年增长8.6%。工业总产值计划由1952年的270.1亿元,增加到1957年的535.6亿元,增长98.3%,平均每年增长14.7%。这一规定

A. 解决了工农业发展不平衡的问题

B. 体现了经济发展急躁冒进的政策方针

C. 与当时中国工农业发展状况不符

D. 反映了迫切要求改变落后状况的愿望

 

查看答案

1964年,第二次不结盟国家首脑会议纲领指出:“帝国主义、殖民主义和新殖民主义是国际紧张局势和冲突的一个基本根源。”1973年第四次首脑会议号召不结盟国家要“通过有效行使反对霸权的国家主权来巩固它们的独立”,“拒绝任何形式的奴役和依附、任何干涉和压力”。材料说明不结盟运动国家

A. 不满美苏两国对第三世界的争夺    B. 意识到美国严重威胁他们的安全

C. 欲建立他们主导的国际政治秩序    D. 根据国际形势变化调整斗争目标

 

查看答案

1945年9月22日美国宣称,欢迎其他在对日作战中发挥主要作用的国家派遣部队来参加占领(日本),但一切占领部队概归美国指派的最高统帅指挥。美国的意图是

A. 以德国方式处理战后日本问题    B. 将中国纳入资本主义阵营

C. 以日本为反共桥头堡予以扶植    D. 排斥苏联以单独占领日本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