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近年来,国际上悄然吹起了一股温和之风,“伙伴关系”屡见报端。“冷战”时期那种两极...

近年来,国际上悄然吹起了一股温和之风,“伙伴关系”屡见报端。“冷战”时期那种两极对立、剑拔弩张的紧张气氛正被一种“碰撞中磨合”“竞争中协调”的新型国际关系所取代。这种变化从根本上

A. 表明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已经形成

B. 会引起各国外交政策的实质性变化

C. 反映了两极格局结束后,和平已成为各国的追求

D. 反映了各国因利益和实力的变化而导致对外政策的变化

【答案】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历史分析理解能力,经济全球化、多极化趋势加强要求各国加强联系和交流,并表现在外交领域由对抗的冷战思维到合作共赢思维的转变,而且外交政策是以各国的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作为基础,因此D表述符合题意。而由材料中“‘撞中磨合’、‘竞争中协调’”表明了尚未形成新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排除A;外交现象的变化并不能说明各国外交政策实质性变化,外交的实质仍然是以各国利益和综合实力为依据的,谋取国家利益的最大化为目的,这是永恒的,因此B表述有误;现实中的冲突、碰撞乃至局地战争时有发生,因此C不合题意。故选D。

【题型】选择题
【适用】较难
【标题】[中学联盟]江苏省赣榆县海头高级中学2017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习题:11.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1978年--至今)
【关键字标签】
【结束】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今者中国以千年专制之毒而不解,异种残之,外邦逼之,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殆不可以须臾缓。而民生主义,欧美所虑积重难返者,中国独受病未深,而去之易。是故或于人为既往之陈迹,或于我为方来之大患,要为缮吾群所有事,则不可不并时而弛张之

——《民报·发刊词》

材料二:中国共产党是中国无产阶级政党。他的目的是要组织无产阶级,用阶级斗争的手段,建立劳农专政的政治,铲除私有财产制度,渐次达到一个共产主义的社会。……中国共产党为工人和贫农的利益在这个联合战线里奋斗的目标是:消除内乱,打倒军阀,建设国内和平;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达到中华民族完全独立;统一中国本部(东三省在内)为真正民主共和国;……

——《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

材料三:现在民族危机极端严重,国民党已不能照旧不变地统治下去,因而全国人民和国民党中的爱国分子,又有两党合作的迫切要求。因此,重新整顿三民主义的精神,在对外争取独立解放的民族主义、对内实现民主自由的民权主义和增进人民幸福的民生主义之下,两党重新合作,并领导人民坚决地实行起来,是完全适合于中国革命的历史要求,而应为每一个共产党员所明白认识的。共产党人决不抛弃其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理想,他们将经过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阶段而达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阶段。

——《毛泽东选集·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时期的任务》(1937年5月)

(1)列举1911~1912年间的史实说明材料一主张的实施情况。

(2)比较材料一、二中,中国共产党与同盟会的革命纲领的不同点。

(3)比较材料二、三中,中国共产党在政策上做了哪些调整?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中共做出这一调整的原因。

(4)由材料一到材料三,概括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主要特征。

 

(1)发动辛亥革命,建立中华民国;颁布《临时约法》。 (2)彻底反帝;建立劳农专政的政权;废除私有制;实现共产主义。 (3)调整:与国民党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原因:日本侵华;国民党倡导三民主义。 (4)特征:在革命政党的领导和纲领的指导下进行。或者:随着革命形势的变化,革命政策相应调整(纲领被赋予了新的内涵)。 【解析】第(1)问,通过分析材料,答出资产阶级革命派通过革命去努力实现三民主义的重大史实即可; 第(2)问,由材料“他的目的是要组织无产阶级,用阶级斗争的手段,建立劳农专政的政治,铲除私有财产制度,渐次达到一个共产主义的社会。……中国共产党为工人和贫农的利益在这个联合战线里奋斗的目标是:消除内乱,打倒军阀,建设国内和平;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达到中华民族完全独立;统一中国本部(东三省在内)为真正民主共和国”,可以归纳出中国共产党的革命纲领的特点是:彻底反帝;建立劳农专政的政权;废除私有制;实现共产主义。 第(3)问,第一小问,由材料“全国人民和国民党中的爱国分子,又有两党合作的迫切要求”可见,中国共产党调整了统治政策,与国民党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第二小问,由材料“民族危机极端严重”、“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时期的任务”和“重新整顿三民主义的精”,可知调整的政策的原因是日本侵华;国民党倡导三民主义。 第(4)问,则要注意是回答两者的共同点。由材料可见,中国共产党随着革命形势的变化,革命政策相应调整。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据不完全统计,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37年中,先后爆发87次战争。其间,29次在亚洲,26次在中近东和北非,17次在中、南部非洲,10次在中南美洲,5次在欧洲。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A. 战争爆发与民主化程度有必然的联系    B. 小国间的矛盾是引发战争的主要原因

C. 战争造就更多亚非拉民族国家独立    D. 国际政治格局一定程度影响战争分布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37指的是19451982年,这一时期正是美苏冷战时期。而战争多发的亚洲、中近东和北非地区,正是美苏激烈争夺的地区,故选D项。材料无法体现战争与民主的关系,故A项不准确;材料无法体现BC两项说法。

考点: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多极化趋势的加强·政治格局对战争的影响

【题型】选择题
【适用】较易
【标题】2014年高中历史专训:二战后世界的发展演变-两种社会制度的关系与竞争(带解析)
【关键字标签】
【结束】
 

近年来,国际上悄然吹起了一股温和之风,“伙伴关系”屡见报端。“冷战”时期那种两极对立、剑拔弩张的紧张气氛正被一种“碰撞中磨合”“竞争中协调”的新型国际关系所取代。这种变化从根本上

A. 表明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已经形成

B. 会引起各国外交政策的实质性变化

C. 反映了两极格局结束后,和平已成为各国的追求

D. 反映了各国因利益和实力的变化而导致对外政策的变化

 

查看答案

普里马科夫认为,1917年俄国政局的一次变动“在政权上取代了专制,俄国第一次成共和国”。他论述的是

A. 无产阶级取得政权的进步意义

B. 社会主义已由理想变成现实

C. 社会主义革命积极作用

D. 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的进步性

【答案】D

【解析】材料反映的是资产阶级领导的二月革命,三项的表述反映的是无产阶级领导的社会主义革命,均与材料信息不符。A项为易错项,题干说“俄国第一次成为共和国”,结合所学知识,这显然是指二月革命后,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推翻沙皇专制,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随后的十月革命不能称之为“政权上取代了专制”。故ABC错误。根据材料中“在政权上取代了专制,俄国第一次成为共和国”,联系所学知识可以判断材料反映的是1917年由俄国资产阶级领导的推翻沙皇专制统治的二月革命,这次革命后建立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因此材料论述的是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的进步性。故D正确。

【题型】选择题
【适用】一般
【标题】[首发]河北省秦皇岛市卢龙县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关键字标签】
【结束】
 

据不完全统计,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37年中,先后爆发87次战争。其间,29次在亚洲,26次在中近东和北非,17次在中、南部非洲,10次在中南美洲,5次在欧洲。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A. 战争爆发与民主化程度有必然的联系    B. 小国间的矛盾是引发战争的主要原因

C. 战争造就更多亚非拉民族国家独立    D. 国际政治格局一定程度影响战争分布

 

查看答案

普里马科夫认为,1917年俄国政局的一次变动“在政权上取代了专制,俄国第一次成共和国”。他论述的是

A. 无产阶级取得政权的进步意义

B. 社会主义已由理想变成现实

C. 社会主义革命积极作用

D. 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的进步性

 

查看答案

“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从一国到多国、从取得巨大成就到遭遇重大挫折”,这一特点可以用来概括

A.资本主义制度的发展 

B.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

B.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发展 

D.思想解放运动的发展

 

查看答案

1883年,德意志帝国议会通过《疾病保险法》、1884年颁行《意外事故保险法》、1889年通过《老年和残废保险法》。这

A.为工业化快速发展创造了社会条件 

B.说明帝国议会已成为独立的立法机构

C.反映出德意志帝国是一个民主国家 

D.证明政治民主化能够促进经济工业化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