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吕思勉指出古代中国封建有四次反动:第一次是项羽复辟六国贵族的封建制度;第二次是刘...

吕思勉指出古代中国封建有四次反动:第一次是项羽复辟六国贵族的封建制度;第二次是刘邦的封建;第三次是西晋封建司马氏宗室为诸侯王;第四次是朱元璋封建他二十几个儿子为藩王。这种现象说明

A. 血缘政治的深远影响    B.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不断强化

C. 分封制日益发展完善    D. 利用宗室是强化皇权的主要手段

 

A 【解析】由题干描述可知古代封建有四次反动都是因为分封血缘关系的亲人为诸侯而导致的,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虽然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分封制就瓦解了,但还是深深地影响到后世。故本题答案选A项;这几次分封,没有促使中央集权的强化,也不是分封制的发展和完善。不选BC;D项不选,题干反映的是利用宗室造成了反动,不是强化皇权的主要手段。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二战后,国际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

材料一:美国外交政策的主要目标之一,就是要造成一种局势,俾使我们和其他国家都能塑造出一种免于威胁的生活方式。在对德国和日本作战中,这是一个基本问题。我们的胜利乃是战胜那些想把其意志和生活方式强加在别国头上的国家。

——杜鲁门总统1947年3月12日致国会的咨文

材料二:1971年7月,尼克松总统发表演讲:当我发表就职演说的时候,我提到一个需要谈判的时代,而不是对抗的时代,我们一直在进行谈判,我们在谈判中取得了一些进展,重要的事情上,我们在世界上许多地区正在进行谈判而不是正在对抗,在这些地区,对抗可能导致爆炸性的局面……现在,当我们环顾我们所处的世界时,我们发现美国已经不再处于十分突出的地位或者完全支配的地位了。

材料三:俄罗斯总统叶利钦1998年2月8日在访问意大利前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我知道,要摒弃旧的思维模式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其中的惰性是很强的。然而个别国家(指美国)总是试图把一个单极世界的模式,也就是自己独一无二的领导作用强加给这个世界,这是不现实的,甚至可能是很危险的

——新华网

(1)材料一中,杜鲁门所说的“把其意志和生活方式强加在别国头上的国家”主要指哪一国家?美国对其采取了什么政策?

(2)据材料二,概括尼克松时代美国的对外政策特征。试从国际局势的角度,分析导致这些特征的主要原因。

(3)据材料三,概括20世纪90年代美国对外政策的主要特征。此时,美国的对外政策对国际局势产生了什么影响?

(4)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分阶段简述二战后国际格局的演变过程。

【答案】(1)苏联;冷战政策。

(2)特征:以谈判为主要方式(处于守势)。

原因:欧共体的发展;日本的崛起;不结盟运动兴起。

(3)特征:建立单极世界;(推行强权政治)。

影响:造成国际局势的局部动荡。

(4)二战后形成两极格局;20世纪六七十年代开始出现多极化趋势;20世纪90年代初两极格局结束,暂时形成一超多强局面(多极化趋势加强)。

【解析】(1)结合所学,二战后美苏由盟友走向对峙,所以指苏联,美国对其采取遏制的冷战政策;

(2)结合材料我们一直在进行谈判,我们在谈判中取得了一些进展”,尼克松时代美国对外政策的基本特征是以谈判为主要方式 ;结合当时的国际背景,我们知道原因包括美欧日的三足鼎立、不结盟运动及第三世界的兴起等;

(3)第一小问,从材料三试图把一个单极世界的模式,也就是自己独一无二的领导作用强加给这个世界”,可归纳出20世纪90年代美国对外政策的主要特征是建立单级世界,推行强权政治,充当世界警察。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美国的霸权主义造成国际局势的局部动荡

(4)二战后世界格局演变结合材料和所学我们知道经历了由两极对峙到出现多极化趋势再到20世纪90年代后两极格局解体后多极化趋势加强和一超多强的局面。

【题型】连线题
【适用】较难
【标题】[首发]河北省秦皇岛市卢龙县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关键字标签】
【结束】
 

【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世祖即位之初,首诏天下,国以民为本,衣食以农桑为本。……中统元年,命各路宣抚司择晓农事者,充随处劝农官。二年,立劝农司,……司农司之设,专掌农桑水利。

中统三年规定:“诸县所属村,凡五十家为一社,”“令社众推举年高,通晓农事、有兼丁者立为社长”。在社长领导下,居民开荒耕作,修葺河堤,经营副业。元初这种农村基层组织,后来推广到南北各地

——摘自《元史·食货志》等

(1)据材料指出元世祖发展农业的主要措施。

(2)简要评价元初的农业措施。

 

查看答案

近代史上,英国社会不断得到改造。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1832年,英国议会通过选举法案,规定:取消和减少已经衰落的选区的议会代表席位,它们的席位转给新兴的工业城市;降低选民的财产资格,城市选民资格放宽至凡年收入达10镑以上的房主和年付10镑以上的房客,农村选民资格则为年收入达15镑以上的土地持有者和年收入达50镑以上的租地经营者。结果,选民人数由43万增至60万,在增加的22万选民中,城市资产者占18万。

材料二:1872年格莱斯顿内阁在英国设立内政部,主要是代表中央政府监督地方自治机关。1888年,英国又宣布将各郡的行政权交由选举产生的郡务会议掌管。1894年,英国又对郡下面的区进行行政改革,由选举产生的区务会议代替以前被教会贵族控制的区议会

——钱乘旦《英国通史》

(1)材料一表明,英国选举制度发生了哪些主要变化?导致这些变化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2)据材料二,19世纪后期,英国行政改革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3)从英国近两百年政治体制的变化中你能得到什么启示?

【答案】(1)变化:议会席位向城市工商业者倾斜;选民财产资格有所变化;选举范围扩大。

原因:随着工业革命的进行,新兴资产阶级要求分享政治权利,参与国家管理。

(2)削弱地方贵族和教会贵族势力,加强中央政府权力。

(3)经济是政治发展的动力;政治反作用于经济;经济的发展是社会发展的基础等。

【解析】第(1)问,从材料中“增加的22万选民中,城市资产者占18万”“降低选民的财产资格”“ 选民人数由43万增至60万”可见,英国选举制度向城市工商业者倾斜、有财产资格限制、选举范围扩大;其根源在于工业革命以后工业资产阶级力量壮大要求权利。

第(2)问,“由选举产生的区务会议代替以前被教会贵族控制的区议会” 削弱地方贵族和教会贵族势力,加强中央政府权力;

第(4)问,为开放性题目,结合材料言之成理即可。,可以答为:经济是政治发展的动力;政治反作用于经济;经济的发展是社会发展的基础等。

【题型】连线题
【适用】一般
【标题】[首发]河北省秦皇岛市卢龙县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关键字标签】
【结束】
 

二战后,国际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

材料一:美国外交政策的主要目标之一,就是要造成一种局势,俾使我们和其他国家都能塑造出一种免于威胁的生活方式。在对德国和日本作战中,这是一个基本问题。我们的胜利乃是战胜那些想把其意志和生活方式强加在别国头上的国家。

——杜鲁门总统1947年3月12日致国会的咨文

材料二:1971年7月,尼克松总统发表演讲:当我发表就职演说的时候,我提到一个需要谈判的时代,而不是对抗的时代,我们一直在进行谈判,我们在谈判中取得了一些进展,重要的事情上,我们在世界上许多地区正在进行谈判而不是正在对抗,在这些地区,对抗可能导致爆炸性的局面……现在,当我们环顾我们所处的世界时,我们发现美国已经不再处于十分突出的地位或者完全支配的地位了。

材料三:俄罗斯总统叶利钦1998年2月8日在访问意大利前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我知道,要摒弃旧的思维模式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其中的惰性是很强的。然而个别国家(指美国)总是试图把一个单极世界的模式,也就是自己独一无二的领导作用强加给这个世界,这是不现实的,甚至可能是很危险的

——新华网

(1)材料一中,杜鲁门所说的“把其意志和生活方式强加在别国头上的国家”主要指哪一国家?美国对其采取了什么政策?

(2)据材料二,概括尼克松时代美国的对外政策特征。试从国际局势的角度,分析导致这些特征的主要原因。

(3)据材料三,概括20世纪90年代美国对外政策的主要特征。此时,美国的对外政策对国际局势产生了什么影响?

(4)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分阶段简述二战后国际格局的演变过程。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今者中国以千年专制之毒而不解,异种残之,外邦逼之,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殆不可以须臾缓。而民生主义,欧美所虑积重难返者,中国独受病未深,而去之易。是故或于人为既往之陈迹,或于我为方来之大患,要为缮吾群所有事,则不可不并时而弛张之

——《民报·发刊词》

材料二:中国共产党是中国无产阶级政党。他的目的是要组织无产阶级,用阶级斗争的手段,建立劳农专政的政治,铲除私有财产制度,渐次达到一个共产主义的社会。……中国共产党为工人和贫农的利益在这个联合战线里奋斗的目标是:消除内乱,打倒军阀,建设国内和平;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达到中华民族完全独立;统一中国本部(东三省在内)为真正民主共和国;……

——《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

材料三:现在民族危机极端严重,国民党已不能照旧不变地统治下去,因而全国人民和国民党中的爱国分子,又有两党合作的迫切要求。因此,重新整顿三民主义的精神,在对外争取独立解放的民族主义、对内实现民主自由的民权主义和增进人民幸福的民生主义之下,两党重新合作,并领导人民坚决地实行起来,是完全适合于中国革命的历史要求,而应为每一个共产党员所明白认识的。共产党人决不抛弃其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理想,他们将经过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阶段而达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阶段。

——《毛泽东选集·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时期的任务》(1937年5月)

(1)列举1911~1912年间的史实说明材料一主张的实施情况。

(2)比较材料一、二中,中国共产党与同盟会的革命纲领的不同点。

(3)比较材料二、三中,中国共产党在政策上做了哪些调整?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中共做出这一调整的原因。

(4)由材料一到材料三,概括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主要特征。

【答案】(1)发动辛亥革命,建立中华民国;颁布《临时约法》。

(2)彻底反帝;建立劳农专政的政权;废除私有制;实现共产主义。

(3)调整:与国民党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原因:日本侵华;国民党倡导三民主义。

(4)特征:在革命政党的领导和纲领的指导下进行。或者:随着革命形势的变化,革命政策相应调整(纲领被赋予了新的内涵)。

【解析】第(1)问,通过分析材料,答出资产阶级革命派通过革命去努力实现三民主义的重大史实即可;

第(2)问,由材料“他的目的是要组织无产阶级,用阶级斗争的手段,建立劳农专政的政治,铲除私有财产制度,渐次达到一个共产主义的社会。……中国共产党为工人和贫农的利益在这个联合战线里奋斗的目标是:消除内乱,打倒军阀,建设国内和平;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达到中华民族完全独立;统一中国本部(东三省在内)为真正民主共和国”,可以归纳出中国共产党的革命纲领的特点是:彻底反帝;建立劳农专政的政权;废除私有制;实现共产主义。

第(3)问,第一小问,由材料“全国人民和国民党中的爱国分子,又有两党合作的迫切要求”可见,中国共产党调整了统治政策,与国民党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第二小问,由材料“民族危机极端严重”、“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时期的任务”和“重新整顿三民主义的精”,可知调整的政策的原因是日本侵华;国民党倡导三民主义。

第(4)问,则要注意是回答两者的共同点。由材料可见,中国共产党随着革命形势的变化,革命政策相应调整。

【题型】连线题
【适用】一般
【标题】[首发]河北省秦皇岛市卢龙县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关键字标签】
【结束】
 

近代史上,英国社会不断得到改造。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1832年,英国议会通过选举法案,规定:取消和减少已经衰落的选区的议会代表席位,它们的席位转给新兴的工业城市;降低选民的财产资格,城市选民资格放宽至凡年收入达10镑以上的房主和年付10镑以上的房客,农村选民资格则为年收入达15镑以上的土地持有者和年收入达50镑以上的租地经营者。结果,选民人数由43万增至60万,在增加的22万选民中,城市资产者占18万。

材料二:1872年格莱斯顿内阁在英国设立内政部,主要是代表中央政府监督地方自治机关。1888年,英国又宣布将各郡的行政权交由选举产生的郡务会议掌管。1894年,英国又对郡下面的区进行行政改革,由选举产生的区务会议代替以前被教会贵族控制的区议会

——钱乘旦《英国通史》

(1)材料一表明,英国选举制度发生了哪些主要变化?导致这些变化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2)据材料二,19世纪后期,英国行政改革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3)从英国近两百年政治体制的变化中你能得到什么启示?

 

查看答案

近年来,国际上悄然吹起了一股温和之风,“伙伴关系”屡见报端。“冷战”时期那种两极对立、剑拔弩张的紧张气氛正被一种“碰撞中磨合”“竞争中协调”的新型国际关系所取代。这种变化从根本上

A. 表明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已经形成

B. 会引起各国外交政策的实质性变化

C. 反映了两极格局结束后,和平已成为各国的追求

D. 反映了各国因利益和实力的变化而导致对外政策的变化

【答案】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历史分析理解能力,经济全球化、多极化趋势加强要求各国加强联系和交流,并表现在外交领域由对抗的冷战思维到合作共赢思维的转变,而且外交政策是以各国的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作为基础,因此D表述符合题意。而由材料中“‘撞中磨合’、‘竞争中协调’”表明了尚未形成新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排除A;外交现象的变化并不能说明各国外交政策实质性变化,外交的实质仍然是以各国利益和综合实力为依据的,谋取国家利益的最大化为目的,这是永恒的,因此B表述有误;现实中的冲突、碰撞乃至局地战争时有发生,因此C不合题意。故选D。

【题型】选择题
【适用】较难
【标题】[中学联盟]江苏省赣榆县海头高级中学2017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习题:11.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1978年--至今)
【关键字标签】
【结束】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今者中国以千年专制之毒而不解,异种残之,外邦逼之,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殆不可以须臾缓。而民生主义,欧美所虑积重难返者,中国独受病未深,而去之易。是故或于人为既往之陈迹,或于我为方来之大患,要为缮吾群所有事,则不可不并时而弛张之

——《民报·发刊词》

材料二:中国共产党是中国无产阶级政党。他的目的是要组织无产阶级,用阶级斗争的手段,建立劳农专政的政治,铲除私有财产制度,渐次达到一个共产主义的社会。……中国共产党为工人和贫农的利益在这个联合战线里奋斗的目标是:消除内乱,打倒军阀,建设国内和平;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达到中华民族完全独立;统一中国本部(东三省在内)为真正民主共和国;……

——《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

材料三:现在民族危机极端严重,国民党已不能照旧不变地统治下去,因而全国人民和国民党中的爱国分子,又有两党合作的迫切要求。因此,重新整顿三民主义的精神,在对外争取独立解放的民族主义、对内实现民主自由的民权主义和增进人民幸福的民生主义之下,两党重新合作,并领导人民坚决地实行起来,是完全适合于中国革命的历史要求,而应为每一个共产党员所明白认识的。共产党人决不抛弃其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理想,他们将经过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阶段而达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阶段。

——《毛泽东选集·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时期的任务》(1937年5月)

(1)列举1911~1912年间的史实说明材料一主张的实施情况。

(2)比较材料一、二中,中国共产党与同盟会的革命纲领的不同点。

(3)比较材料二、三中,中国共产党在政策上做了哪些调整?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中共做出这一调整的原因。

(4)由材料一到材料三,概括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主要特征。

 

查看答案

据不完全统计,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37年中,先后爆发87次战争。其间,29次在亚洲,26次在中近东和北非,17次在中、南部非洲,10次在中南美洲,5次在欧洲。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A. 战争爆发与民主化程度有必然的联系    B. 小国间的矛盾是引发战争的主要原因

C. 战争造就更多亚非拉民族国家独立    D. 国际政治格局一定程度影响战争分布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37指的是19451982年,这一时期正是美苏冷战时期。而战争多发的亚洲、中近东和北非地区,正是美苏激烈争夺的地区,故选D项。材料无法体现战争与民主的关系,故A项不准确;材料无法体现BC两项说法。

考点: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多极化趋势的加强·政治格局对战争的影响

【题型】选择题
【适用】较易
【标题】2014年高中历史专训:二战后世界的发展演变-两种社会制度的关系与竞争(带解析)
【关键字标签】
【结束】
 

近年来,国际上悄然吹起了一股温和之风,“伙伴关系”屡见报端。“冷战”时期那种两极对立、剑拔弩张的紧张气氛正被一种“碰撞中磨合”“竞争中协调”的新型国际关系所取代。这种变化从根本上

A. 表明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已经形成

B. 会引起各国外交政策的实质性变化

C. 反映了两极格局结束后,和平已成为各国的追求

D. 反映了各国因利益和实力的变化而导致对外政策的变化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