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下列关于中华文明的三组材料,回答问题 综合材料先提练出一个主题,再获取材料信...

阅读下列关于中华文明的三组材料,回答问题

综合材料先提练出一个主题,再获取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逐条说明。

 

主题:中华文明的辉煌成就,成为中国向前发展的包袱或中华文明的辉煌成就,也是进取的阻力。 说明:①中国先民修筑的万里长城,抵御了北方游牧民族的侵扰,但也限制了自己的视野和对外交往。 ②中国古圣先贤的精神财富,成为不可逾越的祖宗之法,阻力了改革创新。 ③春秋战国时期开始的铁器、牛耕,领先于欧洲,但由于小农户个体经营为主,耕技术难于实现进一步变革,最终落后于欧洲。 ④中国古典科技发达,陶醉自满,未能产生近代科技。 ⑤由于古代中国文武制度领先于西方,因此洋务运动仅限于器物层面的西学,未能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 【解析】首先提取主题,根据一、二、三组可以得出中华文明具有两面性,一方面代表着繁荣,另一方面,阻碍着社会进一步发展。然后进行论证,结合中国古代政治经济文化方面的发展状况分析论证即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农耕时代的中国小农和工商业者的命运,与封建王朝的政策息息相关。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两汉农村市场的兴起和发展,不是偶然的……小农的生产条件对社会依赖程度增加,他们为提高生产率,购置铁农具和大型牲畜等,不得不仰求于市场……农民当时虽属自给性生产,但在农副业及家庭纺织等方面,仍有部分剩余劳动产品的增长,使他们交换能力扩大……农村涌现出了一批工商业者,如当时有专门的铁匠、“贩盐”者、“屠狗”者、“开酒家”者等,这各色人物的经营范围,有助于丰富农村市场的商品内容……小农追求富裕的思想,也具有为价值而生产的支配意识,在“农不如工,工不如商”的情况下更是如此。

--黄今言《秦汉商品市场的层次结构与发育状况》

材料二

江浙是以棉、丝加工之类的支柱产业为基础的全国市场的中心,明后期和清前期,江浙布、丝手工业已发展到相当规模,企业数量多,规模较大,产品衣被天下,导致棉花、棉布、生丝、丝织品成为在全国范围内流通的大宗商品……江浙是多数大宗商品(茶叶除外)贸易的中心,辐射向全国……以江浙为中心的全国统一市场在19 世纪初已构成。

--罗肇前《全国统一市场形成于19 世纪初-兼论明清手工业和商品经济的发展》

材料三

中国古代的城市与商业一贯发达,但中国的商业与城市一向都是在体制内发展的,受社会主流体制的节制与约束。商人与社会上其他成员同流,并不具备超主流体制的特殊份。……而且,历朝历代都有非常强大的官办商业,这几乎成为中国社会的一大传统。中国的城市主要不是起商业功能,而是起政治功能,是中央政府统治全国的政治中心。

--钱乘旦《前资本主义世界发展:东方普遍性与西方特殊性》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两汉农村市场兴起和发展的主要原因。

(2)据材料二,概括指出明清时期江浙地区出现的经济新现象。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新现象出现的原因。

(3)据材料三,概括指出阻碍中国古代城市商业发展的因素。

 

查看答案

公元前6-前3世纪,中西方都出现了对后世深远影响的思想家。如孔子和苏格拉底,仔细阅读他们的作品,就不难发现二者的中心概念。二者的“中心概念”分别是指( )

A. “仁”“感觉”    B. “礼”“德性”

C. “仁”“德性”    D. “礼”“道德”

 

查看答案

苏格拉底把雅典面临重重危机的根本原因归结为道德沦丧,其救治方案就是要转变人的灵魂,以道德兴邦,重塑正义。这一“救治方案”( )

A. 强调人的价值    B. 注重理性意义    C. 主张思想复古    D. 正视知识作用

 

查看答案

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认为,组成城邦的公民理想人数应以5040人为上限,因为这个数字是个人能认识并充分交流的极限。这一设想

A.与我国道家思想如出一辙

B.造就了古希腊城邦小国寡民的特点

C.有利于公民更好地参政议政

D.是对雅典民主政治原则的全盘否定

 

查看答案

普罗泰格拉晚年,其著作《论神》在雅典广场上被焚毁,本人被逐出雅典,这主要是因为他  

A.公开提出了人文主义概念  

B.将人置于世界和社会的中心

C.宣传唯物主义无神论思想  

D.指责和批判古希腊民主制度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