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实行立宪政体是近代中国先进分子一直追求的政治目...

【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实行立宪政体是近代中国先进分子一直追求的政治目标。梁启超于1901年6月在《清议报》上发表《立宪法议》一文。文章指出,宪政就是实行有限权力的政治,人各有权,权各有限。但最重要的是,统治者的权力必受到限制。在中国要限制统治者的权力,就必须强调民权。民有权,才能保证宪法有效。梁氏具体规划了制定宪法和实施宪法的步骤:一,朝廷明颁大诏,国家实行立宪政治,以定民心。二,派重臣遍访周咨各立宪国之经验。三,出访大臣归国,开立法局,草拟宪法。同时翻译各国宪法备参考借鉴。四,宪草公布,令全国士民讨论,皆可发表意见上达,备采摘。在此基础上反复斟酌五至十年,以求至当,形成宪法定本,颁之天下。以后非经全国人表决,不得擅改宪法。五,从第一项步骤算起,二十年内正式实行宪政。

——摘编自耿云志《重读梁启超的〈立宪法议〉》

(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梁启超提出实行立宪政体的历史背景。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梁启超的立宪主张。

 

(1)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壮大;民族危机和统治危机的加深;西方民主思想的影响。 (2)冲击了封建专制思想;宣扬了西方民主思想;顺应了社会发展的潮流;反映了民族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在近代中国难以实现。 【解析】(1)本题据材料“实行立宪政体是近代中国先进分子一直追求的政治目标……1901年”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经济、阶级、思想、政治等方面指出梁启超提出实行立宪政体的历史背景。 (2)本题据材料“宪政就是实行有限权力的政治……统治者的权力必受到限制。……就必须强调民权”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冲击封建思想、宣扬西方思想、顺应潮流、资产阶级要求、难以实现等方面简评梁启超的立宪主张。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这场战争,自西方人1514年到中国起,是他们积325年窥探之后的一逞。炮声震动了中国,也震撼了亚洲。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英国兵轮鼓浪而来,由沿海入长江,撞倒了堡垒一壁。……鸦片战争不仅是英国对中国的胜利,而且是先进的西方对古老东方的胜利。

——陈旭麓《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

材料二也有另一种见解,把现代化作为自科学革命以来人类急剧变动的过程的总称,它不仅包括经济领域,也包括人类在政治发展、社会动员、心理适应和知识增长方面的急剧变化,它更重视社会制度与经济发展的关系。这派理论还特别提出“现代性”和“传统”两个概念,来对现代化过程进行对比分析。传统代表前工业社会的特征,现代性代表现代社会的特征。现代社会的特征包括如下方面:(1)民主化,(2)法制化,(3)工业化,(4)均富化……。

——张海鹏《现代化的研究视角与近代中国现代化的历史进程》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材料中“界碑”和“先进的西方对古老东方的胜利”的含义。

(2)根据材料二中关于现代社会特征的分析,结合所学知识,扼要指出辛亥革命在四个方面的表现。

 

查看答案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理论上,我们可以把1787年宪法想象成定义一些封闭的“权力圈子”。对于各州权力,这些“圈子”规定了限制范围:在圈内的权力是被禁止使用的,所有在圈外的权力则被假设允许使用。对于联邦政府,这些“圈子”则规定了授权范围:只有在圈子内的权力是被允许使用的,凡是在圈外的权力都被假设为无效而受到禁止。

——张千帆《西方宪政体系》

材料二新帝国由22个邦和3个自由市组成,……最大的邦是普鲁士王国,占帝国全部面积的55%和人口的61%;……当时有人讽刺说,这是一个由一只大猛兽、半打狐狸和十几只耗子组成的联邦。新帝国形式上是作为一个联邦组织起来,参加帝国的各邦表面上并未失去各自的原有地位,但是统治权属于普鲁士控制的帝国政府,而不属于各邦。

——丁建宏《德国通史》

(1)根据上述材料,分别概括美德两国国家结构形式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其形成的历史原因。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各国国家结构形式形成的基本因素。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汉武帝元封五年(公元前106年),设十三部刺史,并制定了我国第一部地方监察法规,即《刺史六条》,规定对地方官吏按以下六条监察:

一条,强宗豪右,田宅逾制,以强凌弱,以众暴寡;

二条,二千石不奉诏书,遵承典制,倍(背)公向私,旁诏守利,侵渔百姓,聚敛为奸;

三条,二千石不恤疑狱,风厉杀人,怒则任刑,喜则淫赏,烦扰刻暴,剥截黎元,为百姓所疾,山崩石裂,详讹言;

四条,二千石选署不平,苟阿所爱,蔽贤宠顽;

五条,二千石子弟恃怙荣势,请托所监;

六条,二千石违公下比,阿附豪强,通行货赂,割损正令也。

(注:石,是粮食的计量单位。汉朝郡守的俸禄为两千石。)

——摘编自张晋藩总主编《中国法制史》

(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刺史六条》监察的主要对象和内容。(不得照抄原文)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刺史六条》。

 

查看答案

20世纪80年代初,中国外交政策调整,主张不依据一个超级大国的意图来考虑对另一个超级大国的政策,也不搞“等距离”。这说明

A. 平衡两大阵营成为中国首要的任务

B. 中国因奉行不结盟政策而疏远美苏两国

C. 中国奉行积极的独立自主外交政策

D. 国力增强是中国外交独立自主的前提

 

查看答案

在亚非万隆会议上,周恩来总理代表中国政府提出了处理国家间关系的“求同存异”原则。这一原则的提出实质上反映了亚非国家间

A.经济发展水平不同                       B.存在着严重的边界冲突

C.宗教信仰存在差异                       D.对“共产主义”看法不同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