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材料1853到1854年间,西方列强通过“修约”交涉,要求公使驻京,它们认为这是...

材料1853到1854年间,西方列强通过“修约”交涉,要求公使驻京,它们认为这是确立条约制度的核心环节。英国外交大臣说:“在任何与中国订的新约中,第一件事就是要提供公使驻京的权利。”美使柏驾说:“中国政府,从远方不能驾驭,到了它的身边,它就变得驯服多了。”这些要求都被清政府拒绝。列强认为不使用武力,就不能使清政府就范。

在清政府方面,这一问题牵涉到天朝至尊的信仰,反对最为激烈。《天津条约》签订后,咸丰皇帝仍试图把公使驻京纳入清朝传统的外交体制,甚至打算用全免关税来换取列强放弃公使驻京的要求。第二次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在京建立使馆。

——摘编自王立诚《中国近代外交制度史》

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对中西方围绕“公使进京”问题发生的冲突,谈谈你的认识。

 

观念及目的: 西方:维护和完成条约体系,扩大侵略权益,影响控制清政府。中国:固守“天朝上国”观念,不惜放弃国家权益,维持传统外交体制。影响:便利了西方列强进一步控制清政府,清政府被迫放弃传统外交体制。 【解析】西方角度:从题文中“确立条约制度的核心环节”,可知西方公使进京是为了“维护和完成条约体系”;“要提供公使驻京的权利”可知是为了“扩大侵略权益”;“从远方不能驾驭,到了它的身边,它就变得驯服多了”可以看出是为了“影响和控制清政府”。中国方面:从“天朝至尊的信仰”可知清政府仍然坚持“天朝上国”观念;“试图把公使驻京纳入清朝传统的外交体制,甚至打算用全免关税来换取”可知“不惜放弃国家权益,维持传统外交体制”。分析影响,从西方的目的和清政府的思想可以认识到:“公使进京”便利了西方列强进一步控制清政府,清政府被迫放弃传统外交体制。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春耕夏耘,秋获冬藏,伐薪樵,治官府,给徭役。春不得避风尘,夏不得避暑热,秋不得避阴雨,冬不得避寒冻。四时之间,亡日休息,又私自送往迎来,吊死问疾,养孤长幼在其中。勤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急政暴赋,赋敛不时,朝令而暮改。

(1)材料一反映了中国古代的什么生产经营方式?结合材料概括这种方式的特点?

材料二  著名的(晋商)旅蒙商号大盛魁(注:创始人最初是肩挑小贩)……成为有影响的大商号后,还在店内供奉着一条扁担、两个木箱、一块石头(曾作秤砣用),其意是警示商号后人不忘当年创业之艰难。……晋商在经营活动中,总结出许多谚语,如“宁叫赔折腰,不让客吃亏”;“售货无诀窍,信誉第一条”;……“买卖成不成,仁义都要在”等。

(2)材料二反映了明清时期我国商业发展有何新现象?依据材料概括晋商发达的因素。

材料三  “郡城之东,皆习机业,工匠各有专能,匠有常主(机户),计日受值。……若机户工作减。此辈衣食无所矣。”

————《苏州风俗考》

(3)材料三反映出苏州纺织业的哪些社会现象?这些现象表明的本质是什么?

材料四  生之有时,而用之亡度,则物力必屈……今背本而趋末,食者甚众,是天下之大残也……今殴民而归之农,皆著于本,使天下各食其力,末技游食之民转而缘南亩,则畜积足而人乐其所矣。

(4)材料三是怎样看待商业和农业的关系的?这一思想对后来明清时期社会发展有何影响?

 

查看答案

孙中山说:“国民党正在堕落中死亡。因此要救活它,就需要新的血液。”为此,他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A、重新解释三民主义

B、以“党内合作”方式同共产党合作

C、接受中共反帝反封建的主张

D、建立黄埔军校培养新式军事干部

 

查看答案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辛亥革命的重要成果。这是因为《临时约法》的颁布(  )

A. 导致清帝退位,帝制结束    B. 制约了袁世凯的独裁

C. 为民主共和提供宪法支持    D. 改变了中国社会性质

 

查看答案

1899年9月美国国务卿约翰*海伊提出“门户开放”政策,受到列强支持的主要原因是(  )

A. 列强无法与美国抗衡    B. 列强需要协调以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

C. 列强在华利趋于一致    D. 该政策不影响列强各自在华的主要利益

 

查看答案

1904年,湖南、四川、江苏、广东、福建等长江流域与东南沿海9个省份留日学生共计1883人,占全国留日学生总数的78%,直隶亦有172人,山西、陕西等其他十几个省区仅有351人,影响留日学生区域分布不平衡的主要因素是

A. 地区经济文化水平与开放程度有别

B. 革命运动在各地高涨程度存在差异

C. 清政府鼓励留学生的政策发生变化

D. 西方列强在中国的势力范围不同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