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称之为“地理大发现”的是
A. 郑和下西洋 B. 非洲的瓜分过程
C. 三角贸易的兴起 D. 新航路的开辟
改革开放后我国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经济获得快速发展,主要因为这一政策
A. 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B. 改变了农村的生产方式
C. 促进了城市的经济体制改革 D. 开始了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伟大进程
1956年,毛泽东讲到“中央和地方的关系也是一个矛盾。解决这个矛盾,目前要注意的是,应当在巩固中央统一领导的前提下,扩大一点地方的权力,给地方更多的独立性,让地方办更多的事情。……我们不能像苏联那样,把什么都集中到中央,把地方卡得死死的,一点机动权也没有。”这反映出当时党和人民面临的主要任务是
A. 建立健全新中国三大基本政治制度 B. 争取社会主义改造的胜利
C. 探索符合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D. 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20世纪30年代,有西方人这样说:“很多人不理解上海何以会这样迅速的成为一个大工业城市,因为从环境来看,上海并非理想之地,这里地价贵、房租高、工资昂、水源不洁。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中国其他地方常动荡不安,上海则不然。”这说明
A. 近代上海的工业发展取决于安定的环境
B. 社会动荡是近代中国经济滞后的根本原因
C. 近代上海因生活成本高并非理想的居住地
D. 近代上海的发展受到特殊的社会环境影响
买办是在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和地区替外国商人服务的中间人或经理人,与各级政府和外洋势力有着密切联系。1869年天津英国领事的报告中提到“发展贸易,除了自然的与政治的阻力外,买办是仅次于二者的最大阻力。”该报告表明
A. 买办制度给外商带来巨大利益 B. 原有买办制度己不适应外商需要
C. 买办逐渐脱离了与外商的联系 D. 外商与买办之间矛盾已不可调和
晚清官员卞宝第认为,“武夷北苑,夙著茶名。乃自各国通商之初,番舶云集,商民偶沾其利,遂至争相慕效,满山遍野,愈种愈多。……等良田于硗确(把良田当成用于种茶的山地),置耕织为缓图。”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A. 西方对华经济侵略始于第二次鸦片战争后
B. 外商操纵市场使中国蒙受巨大的经济损失
C. 洋商收购茶叶引起当地农业生产结构变化
D. 中国传统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已基本瓦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