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1984年10月,中国国家计委(计划经济委员会)指出:“企业可以……根据原材料、...

1984年10月,中国国家计委(计划经济委员会)指出:“企业可以……根据原材料、能源的可能和市场需要自行安排生产和销售,努力完成国家计划。”此规定

A. 开始打破计划经济体制    B. 有利于活跃国内市场

C. 满足了企业发展的需要    D. 促使企业生产商品化

 

B 【解析】A项中的“开始”不符合史实,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就开始打破经济经济体制了;由“企业可以……根据原材料、能源的可能和市场需要自行安排生产和销售,努力完成国家计划。”可以看出允许企业根据市场来安排生产销售,不再是政府高度集中地计划,这样有利于国内市场的活跃,B项正确;题干中没有体现企业发展的需要,不能推断出C项;D项与“努力完成国家计”不符。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1961年12月,江苏省组建了负责大规模精减城镇人口和职工工作的“精减办公室”。至1962年7月,“精减办公室”共精减全省全民所有制单位职工30万人,减少城镇人口32.2万人。这说明

A. 江苏省工业产值严重下滑    B. 农村生产劳动力大幅减少

C. 全民所有制企业走向瓦解    D. 经济的发展重点有所转移

 

查看答案

某年《人民日报》的一篇社论说:“自然条件对农业生产确有很大影响。但是,我们不可

坐等老天爷的恩赐,而应该努力改造自然,限制自然,利用自然,把提高粮食产量的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里……在变革的过程中,右倾保守思想是经常存在的,需要用很大的力量

同它进行斗争。”这表明当时

A. 忽视了经济发展客观规律    B. “大跃进”运动已经开始

C. 右倾保守思想已十分严重    D. 中共八大的方针得到坚持

 

查看答案

下表是1953-1957年中、英、美部分工业生产的平均增长速度(单位:%)统计表。该表说明中国实施“一五”计划期间

A. 我国的重工业基础相对发达    B. 我国的工业化水平明显提高

C. 中西方工业化的核心在重工业    D. 英、美工业化水平骤降

 

查看答案

“弘扬‘上海精神’……以平等互信为基础,以互利共赢为原则……全面推进上海合作组织各领域合作发展。”这说明“上海精神”

A. 旨在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    B. 以和平解决国际争端为目标

C. 有利于打造新型国家关系    D. 促进了亚洲各国的友好合作

 

查看答案

1969年,尼克松曾说:“考虑到将来,在我和苏联人进行对话的同时,我可能也需要在中国问题上为自己找个可以依靠的有利地位。”这反映出

A. 中国是超级大国争夺霸权的中心    B. 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C. 美国考虑改变孤立中国的既定政策    D. 世界格局呈现多极化趋势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