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湖北云梦出土的秦简中,《工律》规定:“为器同物者,其大小、短长、广袤亦必等。”该...

湖北云梦出土的秦简中,《工律》规定:为器同物者,其大小、短长、广袤亦必等。该措施(    )

A. 阻碍了经济发展    B. 促进手工产品规范统一

C. 动摇了农本观念    D. 鼓励私营工商业的发展

 

B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对秦朝统一度量衡影响的认识与理解。“为器同物者,大小、短长、广袤亦必等”,说明制作同一种器物,规格必须一样。这样的规定有利于促进手工产品规范统一。故选B。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手工业的发展·秦朝统一度量衡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表所列内容为中国某一时期的历史特征。这一时期文化领域的成就是

A. 出现了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

B. 兴办私学开始出现,教育学术开始下移

C. 发明世界上最早的指南仪器“司南”

D.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查看答案

1976年,陕西省扶风县庄白村出土了一批青铜器,其中著名的史墙盘有铭文曰:“宪圣成王,左右绶刚鲧,用肇彻周邦,渊哲康王,勔尹亿疆。”与铭文密切相关的制度是

A. 别子为祖,继别为宗    B.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C. 封建亲戚,以藩屏周    D. 祖宗圣人,百世不迁

 

查看答案

(14分)2016年,新中国的年轮已刻上六十七圈,一个甲子的岁月既有风风雨雨,也有辉煌灿烂。有的评论者曾将六十多年来的历史分成两半,“前三十年收获的是民心,后三十年收获的是美元”。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人民中国,屹立亚东。光芒万道,辐射寰空。

一郭沫若《新华颂》,原载《天津新生晚报》1949年10月3日

材料二:经过20多年的探索和建设,新中国不仅赢得了政治上的独立,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制度已经建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得到确立和坚持,而且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建立起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从根本上解决了工业化从无到有的问题,使中国赢得了经济上的,独立。

一《复兴之路》解说词

材料三:上世纪80年代初,侯永禄所在的陕西合阳县开始实行“包干到户、包产到户”,

一些群众听说后惋惜地说“辛辛苦苦30年,一夜退到解放前”.甚至有位退伍军人慨叹‘‘领导们把咱这一代农民做了实验田了!”侯水禄在日记里写道:“真是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啊!”他只有一个坚定的信念,“不管怎么说,大包干就是好,大锅饭就是不怎么样。”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前三十年新中国为何能够收获民心?

(2)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前后三十年分期的标志是什么?为什么有些农民认为“大包干”是“一夜退到解放前”,有些农民认为“大包干就是好”?

(3)据材料四,指出后三十年中国除收获美元外还收获了什么?

 

查看答案

(1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897年11月,梁启超开始执教湖南时务学堂,要求学生学以致用,服务于变法

维新大业。在学堂中,梁启超放言高论,无所忌惮。他当时的教学法有两面旗帜,“一是陆王派的修养论;一是借《公羊》《孟子》发挥民权的政治论’’。梁启超在课堂讲授中,在学生的札记批语中,以“公羊三世说”为中心,发挥《孟子》中“民贵君轻”“诛民贼”“保民而王”“与民同乐”诸义,涉及民权、议院、总统、道德、官制、习俗等诸多敏感领域。

—摘编自李宝红《梁启超与近代中西文化交流中的“附会”现象》

材料二:倭变法以来,凡几稔矣。吾不谓其中无豪杰能者,主权势而运国机,然彼不务和

其民,培其本,以待其长成而自至,乃欲用强暴,力征经营以劫夺天下……不知兵之可恃而长雄者,皆富强以后之果实。无其本而强为其实,其树不颠仆者寡矣。……华人好言倭学西法,徒见皮毛,岂苛论哉!

——-摘编自严复《原强续篇》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梁启超宣传西学的方式。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方式的利弊。

(2)根据材料二,概括严复的观点。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梁启超、严复等人关注西学保留的时代背景。

 

查看答案

(14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顾炎武的《郡县论》认为郡县制是政治最大的弊端,“此民生之所以日贫,中国之所以日弱而益趋于乱也,,。郡县制是皇帝最大化自己权力和利益的手段,所谓“今之君人者,尽四海之内为我郡县犹不足也,人人而疑之,事事而制之”。中央专权钳制之下,地方社团和地方官毫无积极性可言,致使民穷国弱,而振兴国家的办法就是分权给地方,让地方社团强盛,授地方官以实权,“寓封建之意于郡县之中”,以厚民生和强国势。

——摘编自彭小瑜《以政治人类学质疑‘‘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材料二: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提出“荼毒天下之肝脑,离散天下之子女”“敲剥天下之骨髓,’的君主是人民的“寇仇”,是“独夫”,黄宗羲认为“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他主张通过学校和实行法治来监督君权。这种学校具有对天子直言“政有缺失,“‘公其非是”的职能,类似于近代的代议机构。他提出以“天下之法”取代君主的“一家之法”,从而实现“有治法而后有治人”的理想。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顾炎武揭露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弊端的出发点,及其所倡导的振兴国家的途径。

(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顾炎武和黄宗羲论述问题的角度的异同点。

(3)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顾炎武、黄宗羲思想的进步作用。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