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在世界近代历史上,曾出现如下国际分工:美洲和东欧提供自然资源,非洲提供奴隶劳动力...

在世界近代历史上,曾出现如下国际分工:美洲和东欧提供自然资源,非洲提供奴隶劳动力,亚洲制造日常消费器和奢侈品,西欧则主要从事运输业、金融业和制造业。促成这一分工的主要原因是(  )

A. 新航路的开辟    B. 荷兰和英国的殖民掠夺

C. 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    D. 第二次工业革命

 

D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强调的是世界各地的分工协作,同时西欧是制造业的中心;美洲当时只是提供自然资源,D项正确;新航路的开辟 时,主要是商业中心转移,A错误;荷兰和英国的殖民掠夺不符合西欧制造业信息,B错误;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结果,D错误。 考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与发展·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 【名师点睛】此题难度较大,主要考查学生对第一次工业革命原因的认识和理解,考查的是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战国时期,人工施肥已受到广泛重视。孟子说:凶年,粪其田而不足。荀子认为:掩地表亩,刺草殖谷,多粪肥田,是农夫众庶之事地。由此可见

A. 各国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B. 农业生产注重精耕细作

C. 小农经济开始形成    D. 农民社会地位低下

 

查看答案

“市井经纪之家……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如耍闹去处,通晓不绝……”。材料所反映的现象最早发生在

A. 汉都长安    B. 唐都长安    C. 宋都东京    D. 元都大都

 

查看答案

顺治十二年(1655年)六月,下令沿海省份无许片帆人海,违者立置重典,顺治十八年(1661年),更强行将江、浙、闽、粤、鲁等省沿海居民分别内迁三十至五十里,设界防守,严禁逾越。政府采取此政策的直接原因是(  )

A. 沿海民众接济反清势力    B. 维护清朝中央集权统治

C. 天朝大国物产比较丰富    D. 东南沿海倭患日益严重

 

查看答案

《国语齐语》载:美金(指青铜)以铸剑戟,试诸狗马。恶金(指铁)以铸锄、斤,试诸壤土材料说明春秋时期(  )

A. 齐国以铁器做农具    B. 齐国手工业发达

C. 铁器最早用作农具    D. 农业的精耕细作

 

查看答案

(13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0世纪至19世纪中叶中西科技成就简表

时间

欧洲

时间

中国

10—15世纪

远洋航海技术

明前期

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的划时代发展

远洋航海技术

16世纪

哥白尼太阳中心说

明中期

李时珍《本草纲目》

17世纪

伽利略天文望远镜

哈维血液循环学说

波义耳近代化学

笛卡尔解析几何

牛顿力学体系

明后期

徐光启《农政全书》

徐霞客《徐霞客游记》

宋应星《天工开物》

18至19世纪中叶

瓦特蒸汽机

法拉第电磁感应原理

细胞学说

分子—原子结构学说

进化论

 

 

材料二:恩格斯指出,工业的巨大工作为力学、化学、物理学提供了大量可供观察的材料、试验手段和工具,“真正有系统的试验科学,这时候才第一次成为可能”。(《自然辩证法》)

恩格斯还认为,“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就会比10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致瓦·博尔吉乌斯》)

材料三:清雍正皇帝反复强调“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清世宗实录》)

回答:

(1)根据材料一,说明在10至19世纪中叶,与欧洲相比,中国科技水平所处的地位发生了什么变化。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6至19世纪中叶中西方科技的根本性差异。

(2)根据材料二与所学知识,从经济、政治、思想文化三个方面,分析欧洲近代科技迅速发展的原因。

(3)根据材料二三与所学知识,分析清代(鸦片战争前)中国科技发展停滞的原因。

(4)简述从中西方科技发展变化的历史中得到的启示。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