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庆元年(1567年)明穆宗下令开关,允许民间“远贩东西二洋”,出现了对外贸易的繁荣,但呈现的是“一边倒”态势,出口量很大,进口量却很小。这带来的影响是
A. 为白银货币化提供了有利条件 B. 促进了国内市场的进一步扩大
C. 促使手工业生产技术领先世界 D. 导致中国落后于世界发展进程
《滇南本草》(成书于1436年)和《本草纲目》(成书于1578年)是明朝两部医药著作。《滇南本草》的一个版本中有“玉米须”的记载,有学者据此推断玉米在哥伦布1492年到达美洲之前就为中国人所知。而该书的另一版本中出现了“《本草纲目》曰”的字样。由此可以得出的合理认识是( )
A. 玉米在哥伦布到达美洲之前就已经传入中国西南
B. 《本草纲目》是中国最早记载玉米药用价值的著作
C. 《滇南本草》书中参考了《本草纲目》的部分内容
D. 《滇南本草》不应作为研究玉米传入中国的第一手材料
据《明太祖实录》记载,洪武五年五月诏告天下:“今州县城市乡村,或有冻馁不能自存者,令里中富室假贷钱谷以资养之,工商农业皆听其故。”此规定反映出
A. 重农抑商不适应时代需要 B. 重视农业的经济基础地位
C. 政策干预以实现休养生息 D. 土地兼并激化了社会矛盾
清代官员尹会一在奏疏中说:“江南苏松两郡最为繁庶,而贫乏之民得以俯仰有资者,不在丝而在布。女子七八岁以上即能纺絮,十二三岁即能织布,一日之经营,尽足以供一人之用度而有余。”这表明当时江南地区
A. 棉纺织业开始兴起
B. 手工业领域出现了新的生产关系
C. 自然经济加速解体
D. 纺织业与商品经济发展相互促进
下表为乾隆时期江苏崇明地区每年买米数量变化状况表。推动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 区域间长途贩运贸易发展 B. 抑商政策发生了重大转变
C. 经济作物种植面积的扩大 D. 经济重心转移到江浙地区
明清时期世界10个拥有50万以上居民的城市中,中国就有6个,当时城市人口增长与全国人口增长大体保持同步,但并没有形成同期日本、俄国所出现的城市人口急剧增长的现象。这一现象形成的原因是( )
A. 小农经济制约了城市化进程 B. 综合国力在世界范围内领先
C. 日本、俄国的实力超过中国 D. 城市化进程没有实质性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