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灭商之后,推行分封制,如封武王弟康叔于卫,都朝歌(今河南淇县);封周公长子伯禽于鲁,都奄(今山东曲阜);封召公奭于燕,都蓟(今北京)。分封
A. 推动了文化的交流与文化认同
B. 强化了君主专制权力
C. 实现了王室对地方的直接控制
D. 确立了贵族世袭特权
(12分)经济全球化已成为当今世界一股强大的潮流,对世界和中国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31年英国颁布《紧急进口税条例》,对进口货物征税50%。后来又规定:……帝国内部各邦的货物彼此实行优惠税率,形成区域集团贸易圈。法国在提高关税的同时,率先在对外贸易中实行大规模进口配额制度。1930年,美国通过了历史上最高的关税法——《霍利——斯摩特关税法》。美国政府为提高国内商品价格、增强对外贸易的竞争力,美元实际贬值达到41%。
——根据金卫星《1929-1933年大萧条与伦教世界经济会议》整理
材料二 有专家指出:“在上个世纪70年代中期经济全球化刚刚起步之时……上个世纪90年代初经济全球化潮流真正形成之时……本世纪初经济全球化加速扩张之时,中国……全面融入经济全球化潮流。在近30年经济全球化发展过程中,中国踩着历史的节奏,每一步都没有落空。”
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各国经济的相互依赖性空前加强。不少国家的对外贸易依存度已超过30%,个别国家达到了50%~60%。在这种环境下,经济波动和危机的国际传染便成为经常性的而且是不可避免的事情。……联合国有关统计资料表明,富国与穷国人均收入的比例,1960年是30:1 , 1990年增加到60:1,目前已扩大到74:l 。全球收入最高的五分之一人口,占有全球生产总值的86%。……劳动密集型产业大多属于夕阳产业,发达国家跨国公司在全球范围内配置生产要素资源的同时,把夕阳产业带进了发展中国家,给发展中国家的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专家们担心,在经济全球化趋势下,权力正从政治家手中转向大公司(尤其是跨国公司)的董事会会议室。
回答下列问题:
(1)据材料一,分析面对经济危机,各国在国际贸易领域采取了哪些应对的措施?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为全面融入经济全球化潮流而采取的措施.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英国各行业就业人数占总就业人数的比例(%)
——[英]迪恩和科尔《英国经济的增长》
材料二 18世纪中叶起,英国从私人圈地进入国会圈地时期……1760年开始的乔治三世在位时期,国会颁布圈地法令达3 000个以上,从1760年到1815年共圈占农民土地600多万英亩。
——刘宗绪主编《世界近代史》
材料三 世界强国工业生产能力变化趋势表(1860~1900)
位次 时间 | 1 | 2 | 3 | 4 |
1860年 | 英国 | 法国 | 美国 | 德国 |
1870年 | 英国 | 美国 | 法国 | 德国 |
1890年【全,品…中&高*考*网】 | 美国 | 英国 | 德国 | 法国 |
1900年 | 美国 | 德国 | 英国 | 法国 |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四 没有什么在表达工业时代的恶果时比这幅照片(《断掌工业》罗伯特·杜瓦斯诺摄于1956年)更令人震惊的了。早期的工业社会已变成疯狂的食人机器,浓烟蔽日的工厂和血淋淋的断指,是对19世纪兴起的所谓“人类的进步”最为直接的控拆。(上图)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1801~1901年英国各行业就业人数的变化趋势。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造成上述变化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860~1900年世界强国工业生产能力的变化趋势及其主要原因。
(3)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两次工业革命的共同历史影响。
材料一 景德镇附近地区蕴藏着丰富的瓷土资源。浮梁县境内及附近地区,横卧着怀玉山脉,其盛产松柴,是很好的燃料。昌江及其支流,便于运输物资,河水又可用于淘洗瓷土,并安装水碓用于粉碎瓷土。宋朝景德年间,朝廷派官员烧制瓷器充当贡品,遂改名为景德镇。入明朝以后,一些传统的瓷窑日趋衰落,大批拥有特殊技术的工匠纷纷流向景德镇,这里的制瓷业发展更加迅速。
材料二 明初,景德镇有官窑58座,资金充足,设备先进,民窑不过20座。但官窑管理腐败,成本高昂,很快衰败一去。
材料三 据史料记载,江西景德镇的制瓷业分工极细,“共计一坏工力,过手七十二方克成器”。万历年间,“镇上佣工,皆聚四方无籍游徒,每日不下数万人,长年受雇佣者按年或季发钱,临时工按日或计件发给工价。”
回答下列问题:
(1)据材料一,指出明朝景德镇制瓷业迅速发展的条件。
(2)根据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中提到的官窑和民窑各属于什么经营形态的手工业?它们各有什么特点?
(3)材料三反映出景德镇的制瓷业发生了什么变化?
目前我国的绝大多数商品和服务价格已由市场决定……在社会商品零售总额和生产资料销售总额中,市场调节价所占比重已分别达到95. 6%和92.4%……这段材料表明
A. 我国的计划经济成就突出 B. 我国的生产资料比较紧缺
C. 我国市场经济的特点更为突出 D. 我国日常生活必需品丰富
1978年我国在农副产口收购总额、生产资料销售收入总额和社会商品零售总额中,政府定价的比重分别占到92%、100%和97%。2005年,这些比重分别为1.2%、5.9%和2.7%。有人认为这一变化与1992年改革开放的新举措有关。作出这一判断的主要依据是当年( )
A. 制定了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 B. 肯定了私营经济的合法地位
C. 提出了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 D. 确立了浦东开发的战略部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