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秦汉帝国的结构并不是任何人设计的,而是经过战国时...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秦汉帝国的结构并不是任何人设计的,而是经过战国时代列国纷争,一个一个国家个别尝试,又互相模仿,方出现了秦汉帝国所承袭的国家形态。战国时代晚期,一个国家已是由君主与专业官吏治理,也已有了中央与地方的分层管理。秦始皇统一中国,将秦国已实行的制度施行于全国,汉承秦制,大体未改,但是经过三四代的逐渐改革,专业的文官构成统治机构的主体

——许倬云《历史大脉络》

材料二欧洲政治革命的第一阶段是17世纪的英国革命。英国这场大变动的根源可以在国会和斯图亚特王朝之间的冲突中找到;这场冲突后来演变成一场公开的内战,内战中,国会获胜。英国国会胜利的结果是建立起代议制立宪政体——这是英国对欧洲、对世界的最大的政治贡献。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著《全球通史》

材料三美国政治学家詹姆斯·马奇和约翰·奥尔森认为,新制度结构运作的实际效果取决于其运行其中的社会环境;一国的政治制度的创新,必须有现实的基础、前提和条件,应该的东西必须与可行性结合才能变为现实;良好的制度不见得就可以成为现实的制度,因为理论上良好的制度如果没有现实的社会支持率,是不可能变成现实的制度的。

——虞崇胜《论政治文明的内在灵魂》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秦汉帝国政治制度的特征。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17世纪的英国革命”斗争的焦点是什么?其实质是什么?英国是如何建立与完善“代议制立宪政体”的?

(3)指出材料三的观点。

 

(1)特征:以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为核心;官僚政治逐步形成。 (2)焦点:国王与议会的矛盾。 实质:专制与民主的斗争;人治与法治的较量。 建立与完善:《权利法案》颁布,责任内阁逐步形成;政党政治逐步形成;多次议会改革。 (3)观点:政治制度的创新能否成功与当时的社会环境优劣紧密相关。 【解析】(1)根据“一个国家已是由君主与专业官吏治理,也已有了中央与地方的分层管理”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得出。 (2)焦点:根据“英国这场大变动的根源可以在国会和斯图亚特王朝之间的冲突中找到”概括得出;实质:结合所学解答即可;建立与完善:根据所学,回答英国资产阶级代议制发展完善的史实。 (3)根据“新制度结构运作的实际效果取决于其运行其中的社会环境”概括归纳。 【名师点睛】 (1)根据关键信息“一个国家已是由君主与专业官吏治理,也已有了中央与地方的分层管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 (2)第一问,根据“英国这场大变动的根源可以在国会和斯图亚特王朝之间的冲突中找到”概括;实质与建立与完善根据所学知识回答。 (3)解答关键信息是“新制度结构运作的实际效果取决于其运行其中的社会环境”。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本月所学)19世纪40~60年代,中国一些传统制造业,如棉纺业、制针业等日益衰落,但制茶、缫丝、酱菜、皮革加工等传统制造业却意外获得较快发展。材料中这些制造业“意外获得较快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A. 中国沦为西方的原料产地    B. 清政府允许民间开设工厂

C. 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兴起    D. 洋务派大力兴办近代企业

 

查看答案

(常考点)汉口开埠后,江汉以下地段开通了租界区,汉口人的日常用语中,除了洋船外,多了洋火、洋油、洋蜡、洋布、洋铁、洋油灯等一系列洋字号的名词。这反映出

A. 国人崇洋媚外争相购买外国商品

B. 工业文明对传统经济的巨大冲击

C. 本主义世界市场逐步形成

D. 自给自足自然经济完全解体

 

查看答案

(本月所学)观察表,由此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南京国民政府1937~1949年货币发行量(单位:亿法币)

时间

发行额度

增长

倍数

时间

发行额度

增长倍数

1937、6

14.1

 

1945年8月

5569

394.5

1939、12

42.9

3.04

1947年2月

48378

3430

1941、12

151

10.71

1949年1月

208亿金圆券,折合法币6.25×108

4.43×107

1943、12

754

53.46

1949年5月

6.79×105金圆券,折合法币2.03×1012

1.44×1011

 

 

A. 实行货币贬值政策后出口大增

B. 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刺激了货币发行

C. 导致经济发展环境日趋恶化

D. 这是南京国民政府垮台的主要原因

 

查看答案

票证是某一历史时期经济发展的见证与缩影。从图一票证的逐渐取消到图二票证的广泛流通,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

A. 改革重心从农村向城市转移    B. 政企关系从政企合一向政企分开转变

C. 经济体制改革转向市场经济    D. 经济形态由自然经济向商品经济转变

 

查看答案

1958年7月,《人民日报》发表社论宣称:“只要我们需要,要生产多少就可以生产多少粮食出来。”这说明当时的中国

A国民经济发展欣欣向荣

B农业生产连年获得大丰收

C社会主义建设急于求成

D土地改革运动正蓬勃开展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