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秦汉时期,北方一直是全国的经济重心,但是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原经济区独占鳌头的局面不复存在了,原本落后的江南经济区获得了显著发展,使长期以来的南北经济发展不平衡性与悬殊性缩小了。这说明魏晋南北朝时期
A. 江南经济发展水平迅速超过北方 B. 江南经济开发的新格局初步形成
C. 中原经济区的优势地位不复存在 D. 全国的经济重心已经转移到南方
“时至而作,竭时而止”和“生地葱,熟地蒜,肥田芋,压平埠(意为提高产量)”共同反映了我国古代农业
A. 根据节气安排生产
B. 讲究因地制宜
C. 强调精耕细作
D. 注重自给自足
《后汉书·任延》记载,南阳宛人任延任九真(郡治在今越南清化西北)太守,当地传统民俗以射猎为业,不知牛耕,任延令铸作铁制农具,教之垦辟,于是田畴岁岁开广,百姓充给,一时“风雨顺节,谷稼丰衍”。这表明
A. 移民实边促进边疆地区的开发 B. 精耕细作有利于提高粮食产量
C. 地方官重视农业发展以图升迁 D. 引进农耕改变了当地生产结构
河南尹田歆的外甥王谌,以知人出名。田歆对他说:“如今应推举六名孝廉,多有贵戚书信相命,又不好违背,我想自己选一位名士以报效国家,你助我求之。”这体现了
A. 地方无选官权
B. 选拔官吏以品评为主
C. 察举制的弊端
D. 自上而下的选官方式
《荀子·儒效》中说:“《诗》言是其志也;《书》言是其事也;《礼》言是其行也;《乐》言是其和也;《春秋》言是其微也。”荀子论证的是
A. 儒家各经的核心内容
B. 儒家经典独特的教育功能
C. 儒家经典的内容分工
D. 儒家经典内容的丰富和完备
战国时期韩宣王置三川郡,以境内有河、雒、伊三川而得名。《史记·陈涉世家》记载,丞相李斯长男李由为三川守,守荥阳,吴广(农民起义军领袖)弗能下。当时的李由
A. 虽由中央政府任命但有一定的自治权
B. 是郡的行政长官但无权任免所辖县区的县令
C. 在获得官职的同时也得到国家的封地
D. 享有世袭的职权但必须完全听命于中央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