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辛亥革命既是中国近代史的重大事件,也是史学研究关注的重点。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

辛亥革命既是中国近代史的重大事件,也是史学研究关注的重点。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清政府的政治改革使地方政治人物的参政热情日益高涨,同时经济新政极大地刺激了人们的物欲,促进了兴办实业的浪潮。但清政府在铸币、路权上的新政举措却使地方相关群体十分不满……辛亥革命要在全国取得成功,单靠孙中山深刻的革命思想和他领导的中国同盟会起义是远远不够的,它需要社会大背景的配合,而清末新政在教育与舆论等方面的改革为辛亥革命提供了有利的文化环境。

——郭世佑《论清末新政与辛亥革命的关系》

材料二     “起而革命者,代不乏人,然不过一朝一姓之变革而已。孙中山之革命则为国体之改革,与一朝一姓之变革迥然不同。”

——张謇《张季子·文录》

材料三     法学教授高全喜谈道:“清帝不是逊位给一家一姓的王朝,而是逊位给了一个未来的立宪共和政体,这是它与中国传统禅让的不同之处。”

——《立宪时刻》

材料四     “文革”结束后,辛亥革命史研究重新步入正轨,国内外的相关研究得出如下的一些认识。在政治史方面,辛亥革命促进了中国政治近代化的进程;在思想文化史方面,辛亥革命则是一场重大的思想启蒙运动;在经济史方面,辛亥革命有利于工业化的进程;在社会史方面,辛亥革命造成20世纪初中国社会各个层面的深刻剧变,推动了整个中国社会在20世纪的进步;革命史方面,辛亥革命是承前启后的革命分水岭;在民族史方面,辛亥革命极大地促进了民族意识的觉醒。在中国史方面,辛亥革命埋葬了封建帝制,推动了近代化进程,……在世界史方面,“辛亥革命在东方被压迫民族的解放运动中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地位”。

——摘编自《走出辛亥革命评价问题的困境》

(1)根据材料一,指出清末新政与辛亥革命的关系,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孙中山之革命”与中国古代封建王朝更替的根本区别。

(3)有人将《清帝逊位诏书》看成是中国版的“光荣革命”。你同意这一论断吗,请说明你的理由。

(4)根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指出“文革”后史学界对辛亥革命的研究体现了哪些史观?并说明影响史学研究发展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1)关系:清末新政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辛亥革命的爆发(清末新政为辛亥革命的爆发创造了条件)。(2分) 说明:政治上,新政倡导君主立宪冲击封建君主专制;经济上,新政奖励实业客观上推动了民族工业的发展和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思想文化上,新政改革教育有利于西学的传播,培养了更多具有新思想的知识分子;社会条件,新政的某些举措导致了地方群体不满,如保路运动为武昌起义提供了有利时机。(答出三点即可,9分) (2)区别:辛亥革命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建立了三权分立的共和政体;制定《临时约法》,规定主权在民。(4分) 封建王朝更替只是封建专制制度的循环。(2分) (3)答案1:同意。清帝和平逊位,是一场不流血的政变。南方革命党人和北方政府达成妥协合作,中华民国建立。 (6分) 答案2:不同意。《退位诏书》虽然是不流血的政变,但是是情势所迫的结果,作出的政权安排和南北合作没有为民国奠定坚实基础。(答出一种答案即可,只作出判断而未分析理由不得分。(英国“光荣革命”一方面强调是不流血的政变,一方面强调是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妥协。同时,“光荣革命”后,英国建立的是资本主义君主立宪政体。所以,学生如果能够答出清帝退位包含这三个方面的内容即可) (4)史观:革命史观、现代化史观、文明史观、整体史观等作为研究范式。(答出三点即可,3分) 因素:研究者所处时代对研究者的影响。(2分) 【解析】 试题分析:(1)根据题干要求,本问考查学生概括材料,旨在考查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本问以“清末新政与辛亥革命关系”作为切入点,涉及到两个小问。解答的时候,要注意紧扣材料一信息,首先回答出“关系”(即第一小问)。其次,结合相关史实展开说明(即第二小问),所组织的答案言之有理即可。 (2)本问考查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需要学生具备较强的归纳、概括以及分析认知能力。审题的时候,要注意明确题干要求,避免答非所问。本问实际上要结合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展开认识,重点注意围绕“封建专制政体的改变”视角展开比较和认识,所组织的答案言之有理即可。 (3)本问兼顾考查学生史学理论及素养相关内容——“一分材料,说一分话”、“论从史出”。本问属于观点评论题,解答本题,要做到以下步骤:第一,要对材料中的观点表明态度,此部分属于开放性设问,答案不唯一,即肯定(同意)还是否定(不同意)均可;第二,要结合相关史实对所持观点进行论证说明,做到有理有据;第三,论证说明的过程,要言之成文。 (4)本问主要考查学生概括材料、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兼顾考查学生史学理论及素养相关内容——史观。关于第一小问,根据材料四相关信息,重点注意把握到革命史观、现代化史观、文明史观、整体史观等即可。关于第二小问,属于开放性题型设问,没有标准答案,重点注意围绕“时代背景”、“研究者的立场”等展开,所组织的答案言之有理即可。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辛亥革命·概况及历史功绩;史学理论及素养·历史研究和认识的方法·“一分材料,说一分话”、“论从史出”;史学理论及素养·历史认识和评价·史观 【名师点睛】深刻认识辛亥革命的“成功”与“不足”。第一,成功之处,即功绩,主要体现在:①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②推翻清朝统治,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③为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④对近代亚洲各国的民族解放运动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值得特别注意的是:推翻清朝统治、结束封建君主专制、结束封建统治属于三个不同概念,三者不能够混淆。第二,不足之处,即局限性,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没有完成,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没有改变。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人类文明的演进离不开继承与创新。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雅典民主政体的根本缺陷在于它把权力交给所有的公民,不需要国家管理者具有专长,不要求他们具有真知灼见。一个国家应当由既有专业知识又有道德的人去治理。统治不是有王笏的人,不是偶然选中的人,不是攫取财富的人,不是使用强术骗术的人,而是有统治知识的人。——苏格拉底

材料二  在现代民主形成时期,古代民主受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待遇。法国革命者热情讴歌雅典,力图以古代民主的原则和精神来重建现代民主;而美国的建国者则对古代民主的原则和制度深怀疑惧,极力建设一种使民众远离政治决策过程的新型“人民政府”。最后的结果无疑很有戏剧性:崇奉古代民主的法国革命者,并未能成功地建立现代民主;而怀疑和排斥雅典的美国建国精英,反而成了现代民主的奠基者。

——李剑鸣《世界历史上的民主与民主化》

材料三 云南省福保村的村长说“现在做村官太累了,担子重、压力大。过去村委会主任是上面指派,只要把乡、镇的任务完成就行了。现在不同了,这个职务是老百姓给的,除了让上面满意,你更得对百姓负责”。——人民网

1)据材料比较法国革命者与美国建国精英在追求现代民主上的不同点。

(2)结合材料,分析材料二中“美国建国精英对古代民主的原则和制度深怀疑惧”的成因。

3)材料三反映了我国新时期哪部法律文献制定后的变化?这部法律对我国新时期民主政治建设有哪些影响?

 

查看答案

1976年,美、英、法等西方国家组成七国集团,协调经济政策以解决世界经济难题,俄罗斯加入后成为八国集团。1999年,八国集团国家和中国、巴西、印度等组成二十国集团,寻求合作以促进国际金融稳定和经济持续增长。从这一历程可看出

A. 世界格局的变化冲击旧的世界经济秩序

B. 经济全球化深入到贸易金融领域

C. 越来越多的亚非拉国家进入世界体系

D. 区域经济集团从封闭走向开放

 

查看答案

从科索沃战争到伊拉克战争和阿富汗战争……美国前国务卿奥尔布赖特不得不承认:“我们的领导权已经不再受到广泛拥护……在许多人的脑海中,代表我们的已经不再是自由女神,而是阿布格莱布监狱里受虐的囚犯。”材料表明

A. 不同国家间的利益冲突是战争的根源    B. 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不得人心

C. 美国政治军事优势已不复存在    D. 建立国际军事新秩序的必要性

 

查看答案

“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冷战’结束”这三个词语放在一起,说明的主题是(    )

A.社会主义失败     B.国家呈变多、变小的趋势

C.战争威胁削弱    D.多极化趋势发展

 

查看答案

……既有维护成员国的国家主权和民族独立,反对超级大国霸权主义和扩张政策的一面,又有维护成员国既得权益,对发展中国家进行渗透和剥削的另一面。与上述评论相符的国际组织是

A. 欧洲共同体

B. 北约组织

C. 不结盟运动

D. 亚太经合组织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