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社会救济是中国古代历朝实施“仁政”的重要内容,主要依赖于政府财政。明初设养济院收孤苦无靠者,按月发口粮。明律规定:“凡鳏寡孤独及笃废之人,贫穷无亲属依倚,不能自存,所在官司应收养而不收养者,杖六十。”这是正律中首次纳入社会救济保障条款。清代的法律也有关于社会救济的规定,主要有灾荒救济,高龄老人养赡,设栖流所以收养流浪贫民,孝子节妇贫苦者救济,贫穷读书人救济等。
——摘编自邓云特《中国救荒史》等
材料二英国圈地运动开始后,偷盗者、乞讨者等日益增多,社会不安定因素急剧增加。
1601年,英国颁布济贫法。救济办法因类而异,凡年老及丧失劳动力者,在家接受救济;贫穷儿童则在指定的人家寄养,长到一定年龄时送去做学徒;流浪者被关进监狱或送入教养院。1834年,新济贫法规定,有劳动能力的失业者必须进“贫民习艺所”,才能得到救济,而那里的条件比最低工资收入的自由劳动者还要恶劣得多。
—摘编自陈晓律《英国福利制度的由来与发展》
(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中国明清时期救济制度和英国近代济贫制度实施的共同目的及其救济方式的相同之处。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英国近代济贫制度相比,西方现代福利制度有哪些发展?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从材料一表中可以获取哪些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造成这一变化的原因。
(2)材料二反映出建国初期我国经济结构发生了什么变化?发生这种变化的直接原因是什么?这一变化有何重大历史意义?
(3)结合材料三分析,与1956年相比,1997年的经济成分有何变化?出现这些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公元前139年,伟大的汉武帝派官员张骞去寻找、联络数十年前为匈奴所破的大
月氏。汉武帝接连派出好几支远征大军去讨伐匈奴,最后迫使匈奴各部落或者归顺,或者逃往沙漠地区。这时,贸易紧跟在胜利的中国旗帜之后。商路的安全有了保证,人们的需求也随着外交使团的活动而大为发展。对于中国丝织品来说,情况尤其如此。中国丝织品是各地最为需要的,至少占中国出口商品的90%;剩下的10%包括肉桂、大黄和优质铁。这些货物由商队沿着著名的“丝绸之路”来回运送。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新航路的发现,对于欧洲经济生活产生了巨大影响,首先……表现为世界市场的
扩大,流通商品种类的增多,商路贸易中心的转移和人类眼界的开阔。新航路发现以后,世界上原来互相隔绝的地区沟通起来,这可以说是世界各地区之间联系加强的第一步。……地理大发现和随之而来的世界市场的扩大,也开阔了人类的眼界。地理知识不再囿于二个地区或一个大陆,整个地球的外形弄清楚了,接近真实的世界地图也制成了。……美洲的白银大量涌进欧洲,引发通货膨胀及物价上涨……从事商业的人发了大财,新兴资产阶级的经济力量愈益增长,有固定地租收入的封建地主的地位削弱了。
——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史编(上)》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汉代开辟“丝绸之路”的条件。
(2)根据材料二分析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一位同学把区域性合作组织三种模式的特点归纳如下:
下列组织最能体现模式3特点的是
A. 亚太经合组织 B. 北美自由贸易区 C. 欧洲联盟 D. 上海合作组织
1950年,法国外交部长舒曼对法、德即将开展的合作说,今后“在法,德之间发生的战争是不可想象的,而且在物质上不再可能”。舒曼在此所说的合作主要是指
A. 矿业资源互补 B. 人力资源共享
C. 科学技术交流 D. 消除贸易壁垒
学者认为:“严格意义上的经济全球化发生在80年代末90年代初”,全球化之所以发生在这个时候,第一靠全球的信息网络化,第二靠全球向市场化的变革。”“全球向市场化的变革”是指( )
A. 多数国家实行了市场经济体制 B. 生产和贸易全球化
C. 世界市场一体化 D. 国际分工日趋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