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以儒学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思想影响深远,家训文化就是其中之一。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礼记·大学》
材料二:中国古代家训节选
三国·诸葛亮《诫子书》 |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
唐·刘禹锡《名字说》 | 夫忠孝之与人,如食与衣,不可斯须离也。 |
宋·刘清之《戒子通录》 |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饮食衣服,若思得之艰难,不敢轻易费用。 |
清·张英《恒产琐言》 | 人家富贵两字,暂时之荣宠耳。所恃以长子孙者,毕竟是耕读两字。 |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儒家提倡“修身”的目的有哪些?《礼记·大学》中的这些主张对儒学后来的发展有何重要影响?
(2)根据材料二,概括古代家训主要内容,结合时代背景,分析其历史意义。
宰相制度是中国古代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宰相是中国古代最高行政长官的通称。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宰”的意思是主宰,商朝时为管理家务和奴隶之官;周朝有执掌国政的太宰,也有掌贵族家务的家宰、掌管一邑的邑宰,实已为官的通称。相,本为相礼之人,字义有辅佐之意。“宰相”连称始于战国。……当时的所谓宰、相或宰相,地位均相当于丞相。……“宰相”一般只是一个习惯用语,而不是一个正式官名。
材料二当万历在公元1572年以9岁登极之日,张居正因皇太后之信托,成为皇帝的保护人。他和宫内的首席宦官有了默契,于是行使职权时具有相当的威望,有如宰相,只是没有宰相之名目。他将自己的亲信布置在内外机要之处,也将自己权势推广至朝臣之监察弹劾部门和文书教育部门,同时亲身管理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张居正不辞劳瘁,经常以个人之书牍和各地巡抚总督谈论国事中之各种问题,所以各种方针与政策事前已有了默契,当各臣僚建议于御前,而张居正以大学士的资格代皇帝批答时,不过将经过协定的谋略具体化。张居正既有人事权,便常引用各人的升迁为饵来笼络部属,张居正以这种方法独揽国事达IO年之久,迄至1582年他刚57岁却出人意外的溘然长逝。
——黄仁宇《中国大历史》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先秦时期的“宰相”与秦汉时期的丞相有何异同?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明朝内阁大学士的法定职责是什么?张居正能独揽国事权倾朝野的原因有哪些?
《联合国宪章》第23条第1款中明文规定:“中华民国、法兰西、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及美利坚合众国应为安全理事会常任理事国。”中国能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主要归功于
A. 中国抗战时间最长 B. 中国取得的胜利最多
C. 中国付出的代价最大 D. 中国坚持抗战战略意义重大
历史学家金冲及论述说,孙中山曾提出“耕者有其田”的口号,但20世纪30年代时,中国广大农村仍然是半数以上土地掌握在不足人口总数的10%的地主富农手中。这一现象存在的原因主要在于
A. 帝国主义势力的阻挠 B. 封建军阀掌握了地方权力
C. 国民政府无意反封建 D. 中共武装割据的影响
毛泽东主张用事实反击敌人的毁谤:“敌人说:‘广东共产’,我们说:‘请看事实’……敌人说:‘广州政府勾联俄国丧权辱国’,我们说:‘请看事实’。敌人说:‘广州政府治下水深火热民不聊生’,我们说: ‘请看事实’。”这些“事实”都发生于
A. 辛亥革命时期 B. 国民革命时期
C. 抗日战争时期 D. 解放战争时期
五四运动后,新文化运动的方向和性质发生了变化,其影响因素主要是
A. 民主与学科思想 B. 尊孔复古思想
C. 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D. 新三民主义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