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8年国民政府发起了收回关税自主权和领事裁判权的改订新约运动。经过艰苦谈判,通过了由中国政府确定的逐步提高进口商品税的征收标准(见下表)。这一标准
年份 | 非竞争性进口商品(%) (国内无同类产品且 找不到相近替代物) | 竞争性进口商品(%) (国内有同类产品) | 总税则
| |||
必需品 | 合计 | 无出口 | 有出口 | 合计 |
| |
1928 | 5.1 | 5.1 | 8.1 | 6.7 | 4.1 | 4.3 |
1929 | 22.2 | 17.2 | 18.3 | 13.8 | 9.0 | 10.3 |
1930 | 23.6 | 17.7 | 25.1 | 13.2 | 10.2 | 12.0 |
A. 导致官僚资本垄断了国民经济 B. 促进了中国进口替代产业的发展
C. 基本实现国民政府的外交目标 D. 有利于非竞争性进口商品的输入
吐鲁番地区曾出土若干份唐代租佃契约,上面写有田主、租田人和知见人,还有租种期限、租田数目和田租数额,田租有分成制和定额租制。这种租佃契约
A. 阻碍了小农经济继续发展 B. 限制了地主对农民的盘削
C. 加强了地主对农民的控制 D. 有利于农业生产技术的推广
今天与我们生活密切相关的互联网可以追溯到冷战处于胶着时期的1958年。出于对核战爆发、所有通迅系统瘫痪、所有无法替代的信息也会被摧毁的恐惧,美国国防部成立了前沿科技项目署,随后该署实验室的科研人员发明了互联网。这一史实最能说明战后美国经济发展的特点是
A. 大力发展高科技产业 B. 军事技术转化为民用
C. 国家对经济有力干预 D. 实行国民经济军事化
有学者认为:“西方现代化经过几百年的发展,其优势与弊端都已经十分清楚。二战后,人们企图修补这个社会,修补在两个方向上进行,一是修补资本主义,二是修正民族国家。后者修正的方向是企图‘超越’民族国家,但并不是消灭民族国家。”下列表现分别符合这“两个方向”的是:
A. 实行“混合经济”和建立欧共体 B. 社会主义阵营的建立和建立联合国
C. 罗斯福新政和推行社会福利政策 D. 第三次科技革命和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
列宁在1921年指出:“我们那时已经认为,革命的发展、斗争的发展的道路,既可能是比较短的,也可能是漫长而艰辛的。但是,在估计可能的发展道路时,我们多半(我甚至不记得有什么例外)都是从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建设这种设想出发的”。这段话表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施的原因包括
A. 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急于求成的心理 B. 对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性质认识不足
C. 对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困难有充分认识 D. 对向社会主义过渡的结果做两手准备
牛津大学教授安东尼·安德鲁斯指出:“对于雅典来说,公元前6世纪初,它面临着这样一个选择:是减少公民的人数而把他们降为奴隶,还是从国外大量进口奴隶?唯有通过巨大的技术革新(就像工业革命那样),才可能有效地扭转这样的奴隶制局面。”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 古代雅典民主制度建立于奴隶制度基础之上
B. 古代民主制度与近现代民主制度无共通之处
C. 近代民主制度由古代雅典民主制度发展而来
D. 公元前6世纪是雅典民主制迅猛发展的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