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4年中国政府派学生代表团参观德国工业设施,并颁布发展工业的多项政令。1930年—1936年间,中国工业成长率已经达到7.7%以上,社会经济状况也呈现蓬勃发展的趋势。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 纺织业和面粉业的快速发展 B. 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初步发展
C. 民国政府“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D. 西方列强加强对华投资
1990年3月,邓小平同志在一次谈话中指出,中国的关键就是看能不能争取较快的增长速度,“上海是我们的王牌,把上海市搞起来是一条捷径”。在这种情况下,中央
A. 把上海设立为开放港口城市 B. 划长江三角洲为经济开放区
C. 作出开放浦东的重大决策 D. 在上海建立对外经济自贸区
马克思在对新航路开辟后出现的某一历史现象分析时指出:“一方面是工资和地租跌价,另一方面是工业利润增多……”这一历史现象在西欧产生的影响不包括
A. 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B. 促使商路及商业中心的转移
C. 加速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 D. 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抗日战争期间,上海、天津、青岛等重要港口均为日人占据,政府昔日税收的重要来源如关税、盐税等,均大为减少。财政赤字十分严重。为应付浩繁的开支以及不断增加的军费,国民政府的主要应对措施是
A. 促成国共合作 B. 增加公共投资
C. 变卖国有资产 D. 扩大法币发行量
下面是19世纪末中国对外贸易统计表。下表信息可以反映出
年份 | 中国平均每年进口 | 中国平均每年出口 | 中国入超 |
1890~1894 | 14200万海关两 | 10700万海关两 | 3500万海关两 |
1895~1900 | 21400万海关两 | 15100万海关两 | 6300万海关两 |
A. 中国进一步融入世界市场 B. 中国海关逐渐被列强控制
C. 中国原材料的价格低廉 D. 列强对华资本输出增多
贴春联是中国一项文化习俗,春联的内容往往和社会的历史变迁相联系。以下春联中能反映新中国成立后过渡时期历史情景的是
A. “毛主席挥手指方向,合作化道路宽又广”
B. “食堂巧煮千家饭,公社饱暖万人心”
C. “过年只有两升米,压岁并无一分钱”
D. “粮补机补肥补助农民幸福,医保社保低保保百姓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