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至1922年,在全国的一百五十万枚纱锭中,集中在上海的竟上升至41.8%,此外,...

至1922年,在全国的一百五十万枚纱锭中,集中在上海的竟上升至41.8%,此外,天津、武汉、无锡、南通、青岛五个城市又集中了37.9%,剩下只有20.3%的纱锭分布在全国广袤的其它地方。这主要说明我国的民族工业(  )

A. 部门发展不平衡    B. 轻工业发展迅速

C. 地区分布不平衡    D. 重工业发展迅速

 

C 【解析】:材料的数字反映了纺织业主要集中在上海、天津、武汉、南通、青岛等少数大城市,再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我国近代的民族工业又以轻工业为主,这就说明了我国近代的民族工业地区分布不平衡,所以选C项。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19世纪中期以后,英、法、美等国在与中国进行贸易时,将本国度量衡与中国度量衡按比例折算。1928年,南京政府拟定《度量衡法》,规定海关与内地一律采用国际通用标淮。这一变化折射出中国(  )

A. 一直采用国际统一度量衡    B. 贸易走向规范化和国际化

C. 迈出经济近代化的第一步    D. 在世界市场处于附属地位

 

查看答案

对下表信息解读准确的是

近代中国外债情况

时期

总额

借款占比

清政府

18亿银元

赔款61%;实业28.7%

北洋政府

15.56银元

军政64.4%;实业、教育35.5%

国民政府

28亿银元

军政96.77%;实业、教育8.26%

 

 

A. 非生产性开支成为外债主体    B. 列强加大对华的商品输出

C. 民族资本主义迎来发展机遇    D. 近代经济对外资依赖加强

 

查看答案

下图是英国对华输出总值走势图,此图说明了

A. 五口通商促进英国对华贸易发展迅速

B. 工业革命后英国加大对中国的资本输出

C. 自然经济的强势存在使英国对华贸易徘徊不前

D. 英国对华输出的商品不适应中国市场消费需求

 

查看答案

虽然古装影视剧中,小额交易动辄都使用银锭、银票、金元宝,但铜钱才是中国古代社会长期以来使用的主要货币 。明朝中后期以来,随着白银的大量使用,这一局面一定程度上被打破。推动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 海外贸易的发展    B. 区域经济的繁荣

C. 统一市场的形成    D. 冶金技术的提高

 

查看答案

宋初,内地人民用铜钱向边民购买马匹,但边民将铜钱铸造成兵器侵扰内地。为此,政府禁止以铜钱买马,改用以布帛、茶叶等换马的物物交换方式,这一变化

A. 说明边境贸易影响政局稳定    B. 体现了宋代商品贸易有所退化

C. 使得宋代商品市场得到拓展    D. 体现宋代政府守内虚外的政策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