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从1937年8月至1940年底,在上海工厂联合迁移委员会和工矿调整处的努力下,国...

从1937年8月至1940年底,在上海工厂联合迁移委员会和工矿调整处的努力下,国民政府组织东部工业大规模内迁,内迁的厂矿共448家,其中迁入四川254家,迁入湖南的121家,迁入广西的23家。这些工业的西迁

A. 为持久的抗战打下了物质基础    B. 表明政府工作重心转向经济领域

C. 改善了沦陷区的人民生活水平    D. 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繁荣

 

A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抗战期间民族工业的西迁,对抗战的胜利和后方工业的发展起到重大的推动作用,为持久的抗战打下了物质基础,A项正确;民族工业的西迁不能说明政府工作重心转向经济领域,工作重心在于抗日,排除B;民族工业的西迁的地区是非沦陷区,排除C;D项与史实不符,排除。所以选A 点睛:本题考查民族工业的内迁,运用所学知识即可知道民族工业的内迁为持久的抗战打下了物质基础。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表是近代中国部分年份进出口商品贸易比重表(占总值%)。据此分析.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 中国轻重工业发展趋于平衡    B. 南京国民政府优于发展重工业

C. 当时国内工业建设有所发展    D. 民族工业在“一战”后迅速萧条

 

查看答案

至1922年,在全国的一百五十万枚纱锭中,集中在上海的竟上升至41.8%,此外,天津、武汉、无锡、南通、青岛五个城市又集中了37.9%,剩下只有20.3%的纱锭分布在全国广袤的其它地方。这主要说明我国的民族工业(  )

A. 部门发展不平衡    B. 轻工业发展迅速

C. 地区分布不平衡    D. 重工业发展迅速

 

查看答案

19世纪中期以后,英、法、美等国在与中国进行贸易时,将本国度量衡与中国度量衡按比例折算。1928年,南京政府拟定《度量衡法》,规定海关与内地一律采用国际通用标淮。这一变化折射出中国(  )

A. 一直采用国际统一度量衡    B. 贸易走向规范化和国际化

C. 迈出经济近代化的第一步    D. 在世界市场处于附属地位

 

查看答案

对下表信息解读准确的是

近代中国外债情况

时期

总额

借款占比

清政府

18亿银元

赔款61%;实业28.7%

北洋政府

15.56银元

军政64.4%;实业、教育35.5%

国民政府

28亿银元

军政96.77%;实业、教育8.26%

 

 

A. 非生产性开支成为外债主体    B. 列强加大对华的商品输出

C. 民族资本主义迎来发展机遇    D. 近代经济对外资依赖加强

 

查看答案

下图是英国对华输出总值走势图,此图说明了

A. 五口通商促进英国对华贸易发展迅速

B. 工业革命后英国加大对中国的资本输出

C. 自然经济的强势存在使英国对华贸易徘徊不前

D. 英国对华输出的商品不适应中国市场消费需求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