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7年7月,苏共中央和苏联部长会的决议规定“从1958年1月1日起,完全取消集体农庄庄员等个人义务向国家交售一切农产品的制度,改由国营和集体农庄合作社商业系统来购买集体农庄庄员等个人手中多余的农产品。”这一规定( )
A. 根本上突破了苏联模式的束缚 B. 推动了农业的集体化
C. 提高了农庄庄员的生产积极性 D. 改善了农业生产布局
20世纪30年代,苏联在农产品总产量下降的情况下,商品率即“上市量”却增加了4倍以上。这反映出当时苏联( )
A. 也存在经济上的浮夸风现象 B. 农民为社会主义建设做出牺牲
C. 优先保障城市居民供给 D. 农业现代化取得重大成就
下表为德国劳动力比重变化表,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 德国农业经济渐趋衰退 B.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开展
C. 德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 D. 德国结束分裂完成统一
1878年,帝国政府颁布了《德意志公司法》,承认卡特尔协议具有法律效能.卡特尔组织由1879年的14个发展到1895年的250个,到1911年又增加到600多个.而更高一级的垄断组织,如辛迪加、托拉斯、康采恩,也先后在采矿、冶金、钢铁、化学、电气、光学等新兴部门出现。这表明德国
A. 加紧对殖民地的争夺
B. 第二次工业革命成效尤为显著
C. 抑制市场的自由竞争
D. 政府在现代化道路中作用突出
曾经引发三次英荷战争的《航海条例》在工业革命后被英国主动废除,这说明( )
A. 英国商品的竞争力已经取得了绝对优势 B. 英国开始为欧洲一体化做准备
C. 英荷关系有了突破性改善 D. 世界市场已经形成
“1820年到1860年间,英国棉纺织品在世界其它地区的销售量持续上升。其棉纺厂使用的原棉数量由1760年的200万磅,增长到1850年的不下3.66亿磅!”导致“英国棉制品数量急剧增长”主要因素是( )
A. 机器的发明和使用 B. 英国成为“世界工厂”
C. 交通运输工具革新 D. 海外市场的不断扩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