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7年,经济学家顾准提出,“在社会主义,社会货币、商品不能废除,价值范畴、价值规律应继续存在并发挥作用。因此,为了提高效率,应以市场价格的自由涨落,即真正的市场规律来自发调节生产。”该观点体现出当时中国
A. 市场经济理论已经形成 B. 左倾错误弥漫阻滞探索进程
C. 对苏联模式做了有效反思 D. 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形成
1934年,美国国会通过《互惠贸易协定法》,授权总统为扩大对外贸易,可以与外国签订互惠贸易协定,可以在现行关税上下50%的范围内调整关税。该法还规定了无条件最惠国待遇条款,从而使双边协定达到了多边开放的效果。下列对此解释正确的是,该法
A. 是危机时期贸易保护的产物
B. 推动了美国贸易自由化进程
C. 是政治霸权在经济上的体现
D. 突破了三权分立的基本原则
20世纪90年代,克林顿政府经济政策的特点是承认“货币也重要”,把货币政策作为调控经济的经常性手段,同时坚持政府干预经济的必要性,认为通过政府干预才能加快经济的恢复。这反映了克林顿政府经济政策
A. 坚持继承与创新相结合 B. 有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特点
C. 凯恩斯主义占主流地位 D. 仍然倾向于“自由放任”政策
俄罗斯历史上在实施某一政策时出现如下状况:“自制造火车头至开公众浴室、自供应面包至蘑菇,企图全部由国家主持。武装部队进入村庄,挨户搜索,除了农家本身食用之外,多余粮食一概拿走,并且主张停用货币。”根据材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该政策促进了苏联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B. 该政策的制定明显脱离苏俄的国情
C. 斯大林想借助该政策直接过渡到共产主义 D. 该政策的目的在于巩固苏维埃政权
在英国伯明翰著名的优美郊区艾吉巴斯顿,人口从1801年的1000人迅速增长至1841年的16500人,这些人大多是富裕的工厂主。在利兹,位于市区西北2公里处的海丁利1871年开通马拉有轨客车,中产阶级开始大量搬迁至此。这些历史现象反映了
A. 工业资产阶级的迅速壮大 B. 近代交通的不断发展
C. 国家加强干预城市化进程 D. 经济发展影响城市布局
1936年《东方杂志》发表评论:“我们今日的建设,应当具有适合战争的性质……而尤贵有一强有力的经济参谋本部,通盘筹划,在整个计划之下,在强有力的指挥之下,在齐整的步骤之下,全国一致动员,这个经济建设运动,才有成功的希望。”这说明当时
A.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已形成 B. 苏联经济思想影响了中国
C. 中国深受经济大萧条影响 D. 国民党集中力量围剿红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