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语云: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可损伤。但从清初的“剃发令”到太平天国的“蓄发令”再到辛亥革命的“剪发易服”和随之出现的“保辫会”,国人的头发承载了“生命不能承受之重”。下面对“辫发之争”的说法正确的是
A. 是深受欧美文化的影响 B. 体现了人们思想的不断解放
C. 是国人文明程度不一的表现 D. 是激烈政治斗争的反映
19世纪中叶以后,中国逐渐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从人类文明演进的角度看,这对中国最主要的影响是
A. 清政府统治土崩瓦解
B. 自然经济迅速崩溃
C. 现代化进程开始启动
D. 农民起义风起云涌
某学习小组在研究性学习中收集了一组历史图片,该组图片体现的最恰当的主题是
图一:古代农村的家庭纺织图二:1863年俄在华茶厂图三:上海机器织布局图四:张謇创办的大生纱厂
A. 自强求富的探索 B. 列强的经济侵略
C. 民族工业的兴起 D. 经济结构的变迁
右图是1843—1852 年英国制造品输华值(年平均数)(单位:镑)这反映了当时中国
A. 对外贸易出现顺差
B. 民族工业与外商争利
C. 自然经济的顽强性
D. 洋务企业发展迅猛
据资料统计:在明后期至清前期200余年间,世界白银产量的一半流入中国,拥有一流城市、最为密集和完善市场网络的中国,成为当时世界经济和贸易的中心区域。然而当时它却没有形成强大的扫荡旧经济基础的革命性变化。其内在的原因在于
A. 大河流域的农耕文明不适于工商业发展
B. “重农抑商”、“海禁”与“闭关锁国”政策的影响
C. 由于鸦片大量流入导致白银的大量外流
D. 英国工业革命后对中国进行的商品输出
陈锋、张建民主编的《中国经济史纲要》认为:“中国在宋代至清代的历史进程中有过三次商业革命:第一次是宋代商业革命,第二次是明清商业革命,第三次是近代商业革命,出现以通商口岸为核心的近代化商业群落。”下列现象与“第一次商业革命”相对应的是
A. 开始形成民间集市——草市
B. 商业活动不再受到官吏的直接监管
C. 以工商业著称的市镇蓬勃兴起
D. 出现按地域结成的大商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