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苏联史》一书中有这样的表述:“斯大林模式是前苏联工业化和经济发展过程中所采用的...

《苏联史》一书中有这样的表述:斯大林模式是前苏联工业化和经济发展过程中所采用的、并且延续约70余年的一种经济体制。这一体制

与实施初期的苏联国情基本适应是苏联实现工业化国家的重要条件

奠定了苏联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物质基础其弊端是造成苏联解体的重要因素

A. ①②③

B. ①②⑧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D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信息、调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本题考察斯大林模式对苏联的影响。斯大林模式优先发展重工业,在实行初期起到了加强国防实力的作用,因此①②③④说法正确。但是长期发展重工业带来的是人民群众生活长期得不到改善又造成了人们的不满,成为苏联解体的重要因素。故D项正确。 考点: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斯大林模式·影响 【名师点睛】斯大林体制指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经济体制是一种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模式,即通过国家权力,全面干预和管理国民经济各部门,通过指令性计划集中进行资源配置,进行社会生产活动。具体表现为经济运行排斥市场和价值规律;政府通过计划确定全社会的产、供、销和企业的人、财、物等。政治体制是指实行高度集权的领导体制,党政不分,忽视民主法制,缺少群众监督,最后形成个人的高度集权。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撰写《共产党宣言》时,曾预言当时资本主义已走上穷途末路,死期临近。但是过了近半个世纪,恩格斯在生前最后一篇文章中以科学的实事求是的态度写道:“过去的判断是不对的,19世纪中叶欧洲大陆的社会经济还远没有成熟到可以铲除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程度”,资本主义还有很强的“扩展能力”。下列符合恩格斯这一论断的是:

A. 巴黎公社失败的根本原因    B. 欧洲三大工人运动失败的原因

C. 在俄国七月事件后,两个政权并存局面结束    D. 东欧剧变,苏联解体

 

查看答案

某中学历史兴趣小组在进行研究性学习时,搜集到以下四幅图片。据此判断,他们研究的主题最有可能是

欧洲煤钢共同体成立       柏林樯的修建        尼克松访华    不结盟运动标志

A. 社会主义的发展壮大      B. 大国博弈下的国际关系

C. 第三世界的兴起    D. “冷战”下的世界

 

查看答案

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规定:“联邦的主席职位月于普鲁士国王,普鲁士国王享有德意志皇帝的尊称。皇帝在国际关系上为帝国的代表,以帝国名义宣战与媾和,同外国缔结同盟及条约,委派并接受使节。以帝国名义宣战,必须取得联邦议会的同意,除非联邦的领土或其海岸已遭受攻击……”这说明当时德意志帝国

A. 国王权力极大且不受制约    B. 在统一后热衷于侵略扩张

C. 议会对王权有牵制的作用    D. 充分体现了分权制衡原则

 

查看答案

徐中约在《中国近代史》中指出,中国“蒸汽船从1913年的893艘(总吨位达141,024吨)增长到1918年的2,027艘(总吨位达236,622吨);煤产量从1913年的1,280万吨增长到1919年的2,010万吨;钢产量从1914年的100万吨增长到1919年的180万吨。”这种情况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 清政府放宽民间设厂限制    B. 欧洲列强暂时放松对中国的侵略

C. 洋务运动引进了先进技术    D. 国民政府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查看答案

俄罗斯前总统叶利钦参观浦东后感慨道:决策高明,规划周密,做法聪明,这是中国的一大奇迹。中国这一奇迹的出现反映的根本问题是

A. 浦东开发成为国家经济发展的重大战略步骤

B. 浦东成为20世纪90年代中国改革开放的重点和标志

C. 改革开放极大地解放了社会生产力

D. 中国多层次、全方位对外开放新格局的形成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