勃列日涅夫改革时期,苏联的“八五”计划顺利完成,但随后经济增长率停滞和下降,“九五”“十五”计划均未完成。导致经济下滑的主要原因是( )
A. 改革措施过于激进 B. 没有根本突破斯大林模式
C. 世界经济危机影响 D. 个体生产束缚了农业发展
1971年,苏联政府在关于五年计划的报告中说:“商品货币关系在我国具有新的、社会主义的内容。当然,我们要批驳主张用市场调节作用取代国家集中计划的主导作用的各种错误观点。”这表明当时苏联政府试图
A. 发展私营企业 B. 减少对企业的行政干预
C. 放弃斯大林体制 D. 推行市场经济体制
1928年,斯大林开始实行由国家计划委员会制定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其中在农业方面苏联政府成功地消灭了几乎所有的私人农场,实现集体化,但农业的产量却是非常令人失望。这说明
A. 牺牲农业发展工业化的道路弊端严重
B. 一五计划严重脱离了当时苏联国情
C. 农业集体化拖累了苏联的工业建设
D. 战争环境致使苏联忽视了农业生产
据统计,1931年,苏联购买的机器设备约占世界机器设备出口总量的30%,1932年占50%,而且是择优、低价购买;1931年苏联购买的美国机器设备约占美国机器设备出口总量的50%。这反映了
A. 新经济政策实际上并未停止实行 B. 斯大林模式下苏联机械工业落后
C. 经济危机促使美苏从对立到和解 D. 苏联利用西方经济危机发展工业
19世纪末20世纪初,大量外来词最先通过报刊译介过来,经报章媒体广泛传播,并在中国经过一段时间运用、磨合、变异和普及,进入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领域,并最终推动中国近代化的历史进程。这说明
A. 外来词是西方列强文化殖民的产物 B. 科学著作是由大量外来词构成的
C. 报刊杂志是新思想传播的重要媒介 D. 报刊杂志是以传播西方思想为主
《上海社会现象》记载:“自脚踏车风行沪地,初唯一二矫健男子取其便捷,互相乘坐,近则闺阁中人,亦有酷喜乘此者。每当那个马路人迹略稀之地,时有女郎三五,试车飞行,燕掠莺梢,钗飞鬓颤,颇堪入画。”从这段材料不能得出的信息是
A. 西方文明冲击国人传统观念 B. 近代上海女性追求时尚
C. 男尊女卑的旧观念已经消除 D. 新式交通工具传入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