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康熙经雍正至乾隆的130多年,史称康乾盛世,但马克思称之为“奇异的悲歌”,也有现代史学家称之为“夕阳晚照,落日余辉”。能印证这一观点的史实是
A. 资本主义萌芽产生 B. 成为世界经贸中心
C. 官方推行“摊丁入亩” D. 农业经济占据主导
苏东坡在《论养士》中对中国古代选官制度进行了总结:“三代以上出于学,战国至秦出于客,汉以后出于郡县吏,魏晋以来出于九品中正,隋唐至今出于科举。”对此分析正确的是:
A. 反映了统治者逐渐重视廉政建设
B. 古代重视对基层官吏的提拔任用
C. 反映了我国古代高层对教育的重视程度加深
D. 选官制度的变化体现了加强中央集权的趋势
明代刻书中心在福建建阳。与传统志怪小说表现鬼神、追求怪异的叙事趣味不同,
建阳刊刻神魔小说通过神仙佛道的修行故事,达到教人向善的目的,与讲史小说实为异
途同归,为儒教之补。而刊刻的公案小说还与法律文书上下栏刊刻。这说明当时
A. 商品经济带动了小说的繁荣 B. 神魔小说巩固了儒学的地位
C. 司法知识因公案小说而普及 D. 建阳刊刻小说符合理学精神
有学者在评论某一观点时说:“一个人也许能够天马行空、细致入微地漫谈孝道,但是,只有他的具体行动,才能真正展现他对于这一思想理解的深度。”这一观点是
A. 格物致知 B. 致良知
C. 知行合一 D. 经世致用
唐、宋之间仅相隔短短半个世纪的分裂,已成为中国以后历史的模式。国家再也没有像在汉朝崩溃以后那样,经历长达数世纪的混乱局面。其原因是,自唐朝起,中国文
明规模巨大,根深蒂固,不可能形成长期分裂的状态。……中国人自己认为分裂和随之
而来的混乱是反常的、不幸的。有句古话说:“犹如一个天空不能有两个太阳,中国不
能有两个国家或两个皇帝。”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 隋唐中央集权制度的完善消除了地方分裂割据的政治基础
B. 经济的发展和各地经济联系的加强消除了割据的经济基础
C. 君权神授和专制主义的极端加强对维护国家统一作用巨大
D. “大一统”的民族心理及对稳定的孜孜追求使分裂局面不能长久
《九章算术》中包括田亩、粮食、赋税、土方、仓窖等应用问题的计算方法;中国古代历法的重要功能就是敬授民时,郭守敬编订的《授时历》即取此意;中国古代还有编订农书的传统,不仅有私人修撰,更有朝廷主持编订的著作。以上材料主要说明中国古代科技( )
A. 具有服务于农业发展的特点 B. 其发展受到农业社会的限制
C. 不可能发展为近代科学技术 D. 注重经验性和实用性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