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英国议会下院开会时,会议大厅里只有一张桌子,这...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英国议会下院开会时,会议大厅里只有一张桌子,这张长条桌子从中间将大厅一分为二,执政党和反对党各坐一边,隔桌相望。更特别的是,两边前排就坐的议员连头衔都一一对应,一边是执政党的内阁成员,另一边则是与内阁成员相对应的“影子内阁”成员。1907年,保守党领袖张伯伦第一次正式建立反对党内阁,并使用了“影子内阁”这个形象的叫法。从此,反对党组建“影子内阁”的做法成了英国沿用至今的宪法惯例。“影子内阁”的最终目标是寻找机会取代执政党的地位,转为正式的内阁。这种潜在的“替代危险”对执政一方起到制约作用,“影子内阁”在某种程度上保持了政治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摘编自《民主与法制时报》

材料二  18世纪到19世纪中期,英国圈地运动进入第二次高潮(见下表)。随着农业技术的进步,集约式耕作使独立经营的连成片的大农场成为迫切的需要。农业产量的增加和粮食上涨,使农场变成牧场的趋势减缓,而农场所需的劳动力比牧场多。同时城市逐渐兴起,工场和工厂的发展,吸收了被逐出土地的农民,这些因素都使圈地运动的阻力大大减小了,最终完成了圈地运动。

18~19世纪英国圈地运动表年份

项目

年份

1760年以前

1761~1796年

1797~1820年

发布圈地法令

208项

1482项

1727项

圈占农民土地

310000英亩

1830000英亩

 

 

                         ——改编自杨民《土地改革与工业化的相互作用》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影子内阁的特点和作用。

(2)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世纪中期英国完成“圈地运动”的有利因素。

 

(1)特点:由反对党组成;成员与执政党内阁成员对应,职责分明;有效监督执政党执政;建立影子内阁成为宪法惯例。 作用:有利于权力的制约与平衡,推动了英国代议制完善;在某种程度上保持了政治的连续性和稳定性;有利于执政党科学决策,减少失误;有利于在野党积极参政。 (2)有利因素:资产阶级统治的确立;圈地法令的颁布;农业技术的进步(集约式大农场的推动等);工业革命的进行。 【解析】试题解析:本题实际上考查的是学生分析材料的能力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本题实际上考查的是对材料信息的提取能力。由材料“……执政党和反对党……议员连头衔都一一对应……成了英国沿用至今的宪法惯例……起到制约作用……保持了政治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等关机关键信息可知,英国“影子内阁”的特点是由反对党组成;成员与执政党内阁成员对应,职责分明;有效监督执政党执政;建立影子内阁成为宪法惯例。作用是有利于权力的制约与平衡,推动了英国代议制完善;在某种程度上保持了政治的连续性和稳定性;有利于执政党科学决策,减少失误;有利于在野党积极参政。 (2)本题实际上考查的是对材料的理解能力。材料讲的是18世纪到19世纪中期的英国如何完成的圈地运动,如技术的提高使农场变成的牧场,城市发展吸收了农村的劳动力等,因此可知19世纪中期英国完成“圈地运动”的有利因素是资产阶级统治的确立;圈地法令的颁布;农业技术的进步(集约式大农场的推动等);工业革命的进行。 考点: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英国内阁制;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工业革命·英国的圈地运动 【名师点睛】14、15世纪,在农奴制解体的过程中,英国新兴的资产阶级和新贵族通过暴力把农民从土地上赶走,强占农民份地及公有地,剥夺农民的土地使用权和所有权,限制或取消原有的共同耕地权和畜牧权,把强占的土地圈占起来,变成私有的大牧场、大农场。这就是英国历史上的"圈地运动"。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物质生产、生活有了很大的改观,这得益

于生产工具的改进和技术的进步。……井田制遭到严重的破坏。公元前685

年齐国“相地而衰征”,公元前594年鲁国“初税亩”。 ……围绕着“争

霸”战争的需要,春秋以至战国的整个历史阶段内,诸侯国们都在不停地进

行着改革。经过改革,公室宗族逐渐衰亡,卿族甚或平民势力增强,这次都

为文化的理性主义和人本思潮的兴起奠定了社会物质基础。                                    

---《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转型》

材料二  农田租佃制产生于春秋战国时期,长期以来,佃农对地主大多表现为直接的人身隶属关系。宋代“不立田制",土地交易空前频繁,土地所有者与租佃者间的关系逐步演变为土地所有者、二地主(即租地转包者)和租佃者间的关系。尽管存在主仆名份,但政府承认主户和客户(有的是佃户)“皆齐民"。当时法律规定主佃双方要履行官版契约,佃户不能在租佃期离开佃种土地,如期限满则可离开。明代,租佃契约通常都写明不许将田地“转佃他人'、“私相授受"。清代永佃制盛行,地主将土地所有权分割成田底与田面,并将土地经营权以田面权形式转让与佃农。从此,地主对于田底,佃农对于田面,分别享有占有、收益和处置转让的权利。

一一据赵冈《历史上的土地制度与地权分配》等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分析“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物质生产、生活有了很大的改观”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影响。

(2)根据材料二概括宋代租佃制的新变化。从宋至清租佃制度长期存续,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该制度的积极作用。

 

查看答案

1878年—1887年,英国政府议案占去下院83%的工作时间,1888—1897年增加

到84.5%。由于议会划给议员个人使用的时间过少,使许多私议案不能列入议事日程。

这一情况表明

A. 英国内阁行政职能进一步扩大    B. 内阁对议会立法工作的全面支配

C. 垄断资本主义抑制了个人自由    D. 三权分立无法满足资产阶级需要

 

查看答案

英国维多利亚时代(1837-1901年),贫富差距悬殊,贵族宫殿式的庄园与农人破败的茅屋、工厂主舒适的生活与失业工人绝望的挣扎相互映照。保守党前首相狄士累利(1804-1881年)说,“当茅屋不舒服时,宫殿是不会安全的。”此后,英国走向了

A. 资本主义制度完善    B. 社会阶层尖锐对立

C. 工人运动日益失控    D. 自由主义政策退潮

 

查看答案

“对成千上万的美国人来说,自由是一个活生生的真理,但对其他美国人来说,它又是一个充满残酷意味的戏弄。”能印证这一观点的是

A. 《独立宜言》    B. 《邦联条例》

C. 1787年宪法    D. 《国家工业复兴法》

 

查看答案

1884年,英国首相格莱斯顿提出的“人民代表法案"获议会通过。农村中,除地主及租地人外,年缴房租10英镑以上者也获得了选举权。该法案的实施

A. 标志着圈地运动的终结    B. 体现了英国社会的共识

C. 改变了议会政治的性质    D. 实现了成年男子的普选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