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使哥伦布没有发现美洲大陆,达•伽马没有绕好望角航行,在以后的几十年中其他人也会这么做。总之,西方社会已经达到起飞点,即将起飞。”最能说明上述观点的依据是
A. 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 B. 传播基督教思想的需要
C. 转口贸易利润的刺激 D. 造船和航海技术的进步
宋代王禹曾这样描述当时一些隐士的衣着:“楮冠布褐皂纱巾。”(注:楮是当时造纸的主要原材料,故称楮冠)到大德六年(1302年),江西行省规定,对没有依靠的囚犯,每人“支粗布(棉布)二丈六尺,或造絮袄二领。”出现这些变化最基本的前提是( )
A. 元朝疆域空前辽阔
B. 棉布成为主要的服饰材料
C. 政府推广棉花种植
D. 棉纺织技术的革新
中国古代官营手工业发达,民营手工业经营艰难。南京云锦集历代织造工艺之大成,位列中国古代三大云锦之首。古代中国南京云锦最有可能产生于
A. 民营手工业 B. 官营手工业 C. 田庄手工业 D. 家庭手工业
对于哥伦布及其事业的评价,现在更多的人认为,不能站在当时印第安人的立场上,也不能仅从对西欧某些国家资本主义利弊得失的角度出发,应将其置于“世界大探险时代”和人类历史长河中进行宏观考查。据此,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后
A. 不同文明得以交融与发展 B. 西欧各国纷纷开始海外探险
C. 西欧国家开始争夺殖民地 D. 人类历史迈入工业文明时代
学者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指出“以保守的对策来对付进取的政策,这种中西之间的态势就是鸦片战争后一系列变化的基础和原因。……中国在世界民族之林中所处的被动局面,不是开始于鸦片战争,而是从郑和航海(1405—1433 年)以来已见端倪了。”对该观点认识正确的是
A. 郑和航海时期的中国已经落后于西方
B. 西方进取从根本上加速了明清社会的转型
C. 鸦片战争之前的中国对外交流完全停滞
D. 政策差异导致了中西历史发展方向的迥异
《吕氏春秋·审分》记载,“今以众地者,公作则迟,有所匿其力也;分地则速,无所匿迟也”。上述现象产生的直接影响是( )
A. 井田制瓦解 B. 工商食官制度形成
C. 分封制破坏 D. 土地私有制的确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