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1721年,罗伯特·沃波尔代替国王主持内阁会议,实际上成为英国的第一位首相。但“...

1721年,罗伯特·沃波尔代替国王主持内阁会议,实际上成为英国的第一位首相。但“首相”一词最初被用来形容专制君主的首席大臣,也用来指国王的走狗,罗伯特·沃波尔强烈抗议自己被称为首相。这主要说明英国

A. 首相违背宪政精神    B. 有浓厚的王权传统

C. 责任制内阁未形成    D. 王权势力仍然强大

 

B 【解析】材料““首相”一词最初被用来形容专制君主的首席大臣,也用来指国王的走狗”可以看出,当时英国的王权传统还是比较浓厚,故B项正确;责任内阁制是英国代议制民主的重要内容,符合宪政精神,故AC项错误;材料“1721年”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随着责任内阁制的形成,国王的权利进一步缩小,成为“统而不治”的国家象征,故D项错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明初科举录取者多为南方举子,北方举子寥寥。明宣宗宣德二年(1427年),明政府正式实施南北分卷(分榜)制度,录取名额也实行南北分配,这一制度“嗣后相沿不改”。明朝的“南北分榜”主要是为了

A. 稳定明朝的统治秩序    B. 维持科举制度公平性

C. 调和南北士子间矛盾    D. 照顾地区间文化差异

 

查看答案

据施树民《贾谊为何不受重用》一文载:文景之时,官场出现各级官吏消极苟安,渎职怠工,“见人之有细过,专掩覆盖之”。……虽文帝多次下诏“劝课农桑”,实际并未得到认真执行。甚至在官场出现“廉吏释官而归为邑笑,居官行奸而富为贤吏”的怪现象。材料旨在说明

A. 统治者对农业重视不够

B. 黄老政治存在消极影响

C. 社会奢靡之风开始盛行

D. 封建统治危机已经出现

 

查看答案

战国末年,吕不韦认为:“老聃贵柔,孔子贵仁,墨翟贵廉,关尹贵清……”又说:“一则治,异则乱。”乃“使其客人人著所闻,以为八览、六论、十二纪”,撰成《吕氏春秋》。材料表明吕不韦是想

A. 强化君主专制统治    B. 融合诸子百家思想

C. 礼乐与法制并举    D. 强调思想文化专制

 

查看答案

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相互朝见成为邦交的主流。据统计,仅见于《春秋》《左传》的朝见就有101次(如下表)。由此可以推论

A. 周王室衰微,礼崩乐坏    B. 变法运动促进相互朝见

C. 井田制瓦解,土地私有    D. 远交近攻影响邦国外交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经济全球化是近年国际问题中的热门话题,专家认为:“严格意义上的经济全球化发生在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全球化之所以在这个时候发生,第一靠全球的信息网络化,第二靠全球向市场化的变革。前者为全球化提供了技术上的保障,后者为全球化提供了体制上的保障。”

——陈宝森《经济全球化进程刚刚开始》

材料二:技术是经济全球化的基础,“凭借全球性技术(如无线电通讯技术、核武器、洲际运载火箭、计算机网络等)而形成的经济、军事力量,无疑会为掌握这些力量的国家带来巨大利益。准确地说,全球化将处在掌握全球性技术力量的国家主导之下”。

——赵英《技术演变与全球化》

材料三: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比较表

年份

 

人均产值国家类别

 

1970

 

1992

 

33个发展中国家

 

108美元

 

297美元

 

21个发达国家

 

3129美元

 

22185美元

 

——世界银行《1994年世界发展报告》

材料四   中国对国际组织的基本态度经历了尝试性接受、相对排斥、有限参与和积极参与四个阶段的历史演变。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的国际组织外交呈现出勃兴之势。

                                                               ——刘宏松《中国的国际组织与外交》

请完成:

(1)、根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经济全球化的原因。

(2)、材料三反映了什么问题?根源何在?

(3)、据材料四指出当前中国对国际组织的基本态度。结合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史实举两例说明。

(4).我国应该怎样应对经济全球化的趋势?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