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裴士锋在《湖南人与现代中国》中写道,“鸦片战争的爆发,标志着自满人人主中原以来,...

裴士锋在《湖南人与现代中国》中写道,“鸦片战争的爆发,标志着自满人人主中原以来,首度有满人以外的‘夷’人欲人侵中国。在这样的时代环境下,王夫之关于‘夷’的陈述,用在西方人身上,比用在满族统治者身上更为适切。”上述变化说明

A. 民族矛盾成为主要矛盾    B. 天朝上国观念逐渐改变

C. 夷夏之防思潮备受质疑    D. 经世致用遭到时代淘汰

 

C 【解析】随着鸦片战争的爆发,中华民族与外国资本主义的矛盾逐渐激化,传统的夷夏之防理论逐渐由防周边“异族”转变为防外族入侵,故C项正确。随着鸦片战争的结束,一度激化的中外民族矛盾逐渐缓和,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则迅速激化,所以太平天国运动主要打击的目标是清政府,故A项错误。鸦片战争虽然惊醒了部分封建士大夫,但对国人天朝上国观念的影响甚微,该观念的开始改变一般认为是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故B项错误;鸦片战争后,经世致用并未被时代淘汰,故D项错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列宁曾设想了革命胜利后将要实施的措施:打碎旧的国家机器,用议行合一的苏维埃取代议会制,废除警察、常备军队,用全民武装来代替;废除官吏,一切官员由选举产生,可以随时撤换;公务员的薪金不得超过熟练工人的平均工资。这些设想

A. 吸取了巴黎公社的实践经验    B. 都在苏俄的政治实践中落实

C. 并未否定资产阶级政治制度    D. 完全符合俄国革命的实际

 

查看答案

在一院制与两院制的多次交替后,法国最终1875年在第三共和国时确定采用两院制议会。对此,戴高乐曾解释说:“直接普选产生的议会的初步动议未必是完全有远见的,所以必须以另一种选举方式再组成一个议会来进行审查、修改和提出建议。”戴高乐对两院制议会的解释,说明

A. 两院制是世界代议制议会发展的基本趋势

B. 法国议会制是共和派和君主派妥协的结果

C. 法国两院制议会运行遵从民主与理性精神

D. 间接、直接民主并存是法国代议制的特征

 

查看答案

1721年,罗伯特·沃波尔代替国王主持内阁会议,实际上成为英国的第一位首相。但“首相”一词最初被用来形容专制君主的首席大臣,也用来指国王的走狗,罗伯特·沃波尔强烈抗议自己被称为首相。这主要说明英国

A. 首相违背宪政精神    B. 有浓厚的王权传统

C. 责任制内阁未形成    D. 王权势力仍然强大

 

查看答案

明初科举录取者多为南方举子,北方举子寥寥。明宣宗宣德二年(1427年),明政府正式实施南北分卷(分榜)制度,录取名额也实行南北分配,这一制度“嗣后相沿不改”。明朝的“南北分榜”主要是为了

A. 稳定明朝的统治秩序    B. 维持科举制度公平性

C. 调和南北士子间矛盾    D. 照顾地区间文化差异

 

查看答案

据施树民《贾谊为何不受重用》一文载:文景之时,官场出现各级官吏消极苟安,渎职怠工,“见人之有细过,专掩覆盖之”。……虽文帝多次下诏“劝课农桑”,实际并未得到认真执行。甚至在官场出现“廉吏释官而归为邑笑,居官行奸而富为贤吏”的怪现象。材料旨在说明

A. 统治者对农业重视不够

B. 黄老政治存在消极影响

C. 社会奢靡之风开始盛行

D. 封建统治危机已经出现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